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24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10)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4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10) (1 / 2)

上回講到元朝兩次東征日本的重要原因是“宋日貿易”延續,因為宋人逃亡日本且日本金銀產量很大。

曾在元朝時來中國遊歷多年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斷言:“如此遍地黃金的寶島,必然令當朝大汗忽必烈欲征服和吞併之。”由此可知,元朝東征日本並非只是蒙古人身為遊牧民族那般簡單的征服慾望所致,而是這背後包含著許多政治意圖和經濟因素,以及兩國之間使者來往的態度、回覆等綜合原因所致。

元朝東征日本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兩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元朝複雜的國內環境導致這場戰爭爆發。

當元朝大軍中的水師乘坐海船,歷經千難萬險並渡過驚濤駭浪,抵達日本列島時,日軍列陣好後並沒趁元軍登陸時進行半途截擊,而是等元軍列好陣形後,由日軍射出鳴鏑向對方宣告,表示“戰鬥開始”了。

元軍的答覆則是直接開炮轟擊。而之前從未見識過“大炮”的日軍,瞬間被元軍的猛烈炮火及其巨大殺傷力徹底打亂了陣形。即使在元軍東征日本近兩百年後的明憲宗朱見深成化二年(西元1466年),當時的大明藩屬國之一琉球特使,在出訪日本時以“鐵放”作為“禮炮法神”,圍觀的“室町幕府”眾人無不大驚失色。

由此可見,直到此時,日本人尚不知“火炮”為何物。事實上作為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是先透過絲綢之路和蒙古西征傳播到中東和歐洲,再由歐洲殖民者跨越大半個地球帶到距中國並不太遠的日本。

到了明朝嘉靖三十九年(西元1560年)正是大明王朝之嘉靖一朝的後期。而此時的大明帝國對倭寇入侵朝鮮之事,正由戰略防禦轉向進攻。與此同時,在倭寇的老巢日本,卻正處於所謂的“戰國亂世”之中。

各路諸侯(“大名”)連年混戰,自保尚不暇,哪兒有閒暇嚮明朝派出侵略軍。當然了,在日本“戰國”內鬥中落敗的武士、浪人也紛紛淪為了“海盜”,並一直不停地騷擾著大明海域,甚至和大明官軍長期抗衡。

不過,這不可能只是一群來自日本的散兵遊勇,因為背後還是有領頭人的。事實上,在明朝嘉靖年間的倭寇中,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由於朝廷實施了“海禁政策”,使東南沿海一帶大量靠經營海外貿易為生的百姓失去生計,部分沿海居民開始逃到明朝統治較為薄弱的海島上幹起走私的勾當。

在他們之中,還出了一個名叫汪直的人物(此“汪直”非西廠總管太監)有些能耐。比如在嘉靖三十年(西元1551年)汪直打敗了另外一支稱雄海上的陳思盼海商集團,後完全控制了整個東海區域,一時形成了“海上之寇非受汪直節制者不得自存,而直之名始振聾海舶矣”的局面,但後來被兵部尚書胡宗憲誘殺。

鼎盛時期的汪直,擁眾二十餘萬,擁有一百二十噸以上的“鉅艦”百餘艘。這算得上是當時世上最強大的艦隊了,無論大明官軍或是西洋殖民者,在面對這股強大的“海盜”勢力時,也都沒必勝的把握。

早在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年),儘管此時汪直尚未戰勝陳思盼,也還沒成為東海最大的海上勢力,可他已像歐洲殖民者一樣,在海外為中國人開闢了一塊領地。因為這一年,汪直在日本“薩摩藩”的淞浦郡(今長崎縣的平戶)以及附近的五島列島一帶建立了一個“集散基地”(根據地、殖民地)。

對此,日本方面有如下記載:“道可君(松浦隆信)系福祿、武運具昌之人,故有‘五峰’者自大唐(明朝)至平戶津,於今之印山舊址建唐式宅而居。用其所長,而大唐商船不絕於途,甚至南蠻(西方殖民者)黑船亦初泊於平戶津。唐與南蠻之珍貨年年充盈,京、界諸國商人亦云集於此,已然有‘西都’之稱……”

“五峰”者乃汪直對外的“自稱”,因為日本歷史上深受唐朝文化影響,故而以“唐”代“明”。所謂“五峰自大唐而來”就是指的汪直在淞浦郡平戶津登陸一事。日方不僅沒把汪直在日本領土上建立“基地”(殖民地)視為對其主權的侵犯,反而將此視為當地領主“賢德”的象徵,可見這個“恭維”不可謂不高,就有點太虛偽了!

汪直以此為“基地”建國稱王、任命官吏:他給自己起了名號“徽王”,佔住的地盤叫“宋國”,“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此時,日本的諸侯(大名)們根本無暇顧及在日本領土建立的這麼一個獨立王國對其主權意味著什麼,其甚至還爭相討好汪直,因為此時的“大名”們正忙於互相征戰,故迫切需要增強自身實力。

而汪直能幫他們做到這點,因為汪直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各種戰略物資。除了戰略物資之外,汪直還給當時的日本人帶來了全世界最新的高科技,因為就在汪直登陸日本的那年,他從暹羅(泰國)帶著三名葡萄牙商人一起抵達了日本南方的“種子島”。

正是透過汪直的推薦、介紹和翻譯,島主時堯才從這三名葡萄牙人那裡購買並引進了新式火槍,並同時掌握了彈藥的製造技術。這一轟動性事件,在日本歷史上被稱之為“鐵炮傳入”。

關於其中的細節,還流傳著一個故事。在明朝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年)八月二十五日一艘由澳門開往寧波的葡萄牙商船,由於遭遇颱風而漂流到日本九州島南邊的種子島。對這些異族人充滿好奇的島主時堯,讓他們在赤尾木港(現今的西之表市)登陸。

當時,貨船上有一位名叫“五峰”(汪直)的中國人,向時堯引薦介紹了這些葡萄牙人。時堯發現葡萄牙人所攜帶的物品中,有一種“具有魔法的棍子”,可以發出“轟”的一聲巨響,然後遠處的東西就被擊中了。

對此驚奇不已的時堯,用二千兩金子購買了兩把搶,並命令“種子島鍛冶棟樑”八板“金兵衛”清定仿製。

這一年,時堯才十六歲。此時,他還不知道自己無意中為日本引進了此後將會深刻改變整個世界歷史的“新式火槍”。“金兵衛”拿到時堯交給他的火槍後仔細分解,可他很快發現這種新式武器的製造工藝已遠遠超出了自己從歷代前輩那兒學來的鐵匠手工藝的範疇,無奈之下,他只好向葡萄牙人請教。

但是,葡萄牙人卻趁機開出了一個條件:“把你的女兒嫁給我,我就教你。”金兵衛當然不願意把女兒嫁給這夥不明底細的蠻夷,可完不成主公交辦之事,那是要被處決的!如此一來,包括女兒在內,自己的整個家族都會遭受牽連。見到父親為難的樣子,懂事的女兒表示自己願意嫁給葡萄牙人為妻妾。

次年,火槍終於製造成功。如此一來,“金兵衛”就該按約把女兒嫁給葡萄牙人了。結果令葡萄牙人沒料到的是,“金兵衛”聲稱女兒患病身亡並煞有介事地舉行了葬禮。儘管葡萄牙人明知是計,但無可奈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