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此時空的明朝欲發兵徵倭,但還得先派間諜將日本國內形勢摸清楚,包括其歷史也不放過。
“倭”在日語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やまと”(Yamato),與“大和”一樣皆為“日本”的別名。在古代“倭王”之“元明天皇”治世時,規定以“和”字替代“倭”字,並以開頭附以“大”,而始稱“大和”,以為倭人自稱。
因此,“倭國”也就是“日本”。其國家的人民先被稱為“倭”(やまと人,後稱日本人、和人、大和人。
東漢《說文解字》【卷八】【人部】對“倭”字的解釋是:”順皃。從人委聲。”《詩》曰:“周道倭遟。”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樣都發音為“yamato”,和“大和”一樣都代表“日本民族”的意思。不過,到後來,許多古代中國的老百姓把一些流浪海盜稱為“倭寇”。此時,“倭“字因與“寇”字連用而帶有一定的貶義。
戚繼光和俞大猷都是明朝後期著名的抗倭名將和民族英雄,其各自帶領的“戚家軍”和“俞家軍”都令倭寇聞風喪膽,但戚繼光的名氣要比俞大猷大得多,因為“戚家軍”的“鴛鴦陣”中有“藤牌兵”,所持“藤牌”不僅輕便省力靈活,而且堅硬到能正面抵擋火銃射擊和刀砍劍刺,甚至在北方與遊牧騎兵對戰時竟能以步克騎。
西元1784年,在日本九州博多灣口的志賀島上,發現了一枚“赤金方印”。此“金印”有2.8厘米見方,0.8厘米厚,上刻有“漢委奴國王”五個字。剛開始時,無人知曉這“金印”的來歷,後來經專家考證,才知這是一枚很有歷史研究價值的“中國漢印”。這標誌著中、日兩國交往,早在漢朝時期已載乎史冊,歷史源遠流。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倭國使者來漢朝拜謁,光武帝劉秀賜倭國使者“金印紫授”——“漢倭奴國王金印”。倭國王視這枚“金印”為權力之象徵,十分珍重,以為傳承後世。
後來,日本列島發生內亂,國王害怕“金印”丟失,便將其埋入地下。再後來,這位國王死了,其國也不復存在,而這枚漢朝皇帝賜予的“金印”在地下深埋了足足1727年之後,才得以重現天日,實屬偶然啊!
西元1784年春天,志賀島上一位名叫甚兵衛的農民(佃農),正在田裡挖水渠,碰到一塊大石頭。他搬開石頭後,發現有一堆卵石,在清理卵石時發現了這枚“金印”。後來,“金印”被藩主黑田齊隆用50兩白銀買去。當然了,黑田也不知其來歷,直到後來,經過考古專家考證之後,才知其顯赫身世,來自中國。
“漢倭奴國王金印”作為日本的“國寶”,製作非常精美,蛇形紐,鱗狀魚子紋,陰文篆書,筆劃飽滿,方中有圓,章法平而不板,虛實相間,印面古樸、渾厚,為“漢印”之上品。後來經權威部門鑑定,此“金印”的含金量居然高達95.1%,說明當時的冶金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此外,在那霸、濟州、本州發還現了中國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燕國使用的“明刀幣”。在遼陽市公孫家族墓、鳥跟縣、鳥取縣、石川縣都發現了獨有特色的中國古代容器,說明中日交往史可追溯至先秦。
《漢書》中有記載:“玄蠶,樂浪,武帝時置,皆朝鮮,濊貉,句驪蠻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
樂浪朝鮮民犯禁八條: ‘相殺以當時償殺;相傷以谷償;相盜者男沒入為其家奴,女子為婢,欲自贖者,人五十萬。盡免為民,俗猶羞之,嫁取無所讎 ,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闢。’
其田民飲食以籩豆,均邑及內郡賈人,往往以杯器食。 遼東,吏見民無閉臧,及賈人往者,夜則為盜,俗稍微薄。 異於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設浮於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
《後漢書》中對“倭國”的描述為:“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其大倭王居邪馬臺國。樂浪郡徼,去其國萬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韓國七千餘里。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與朱崖(海南省海口市)、儋耳(海南儋州市三都鎮南灘浦舊州坡)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土宜禾稻、麻布、蠶桑,知織績為縑布。出白珠、青玉。
其山有丹土。氣溫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 鵲。 其兵有矛、盾、木弓、竹矢,或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橫幅,結束相連。女人被髮屈糹介,衣如單被,貫頭而著之;並以丹朱坌身,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室。父母兄弟異處,唯會同男女無別。
飲食以手,而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踞為恭敬。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餘歲者甚眾。國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餘或兩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盜竊,少爭訟。犯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族。其死停喪十餘日,家人哭泣,不進酒食,而等類就歌舞為樂。灼骨以卜,用決吉凶。
行來度海,令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衰”。若在塗吉利,則僱以財物;如病疾遭害,以為持衰不謹,便共殺之。
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倭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西元58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
桓、靈間(漢桓帝與漢靈帝年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各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語。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法俗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