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解縉參加江西“鄉試”,成績最優,名列榜首。次年赴京都會試,文章評論時政頭頭是道,博得主考官好評,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參預機務。
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他初入仕時,就鮮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見解,顯示了他的正氣和才幹,甚受朱元璋寵愛,常奉伺左右。朱元璋常稱讚解縉“有經幫濟世之才,治國平天下之略”。
到了永樂元年(西元1403年),太宗成祖朱棣登基, 擢解縉為“翰林侍讀”,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共入“文淵閣”參預機務,並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
這時,“明太宗”(成祖皇帝)對解縉很信任,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但皇帝的寵愛改變不了解縉剛正不阿且堅持正義的氣節,因為對不合禮儀之事,他還是要反對的。
因此,解縉在朝時,以賢德論士,好就說好,壞就說壞,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故砭弊政,彈劾奸佞小人,由此導致他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因朱棣立太子事得罪漢王,才被迫害致死。
其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被流放到遼東。後來,到了成化元年(西元1465年),“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才為解縉平反昭雪,並恢復官職,而且還追贈“朝議大夫”,賜諡號“文毅”。
幾百年來,解縉“才名煊赫,傾動海內。俗儒小夫,讕言長語,委巷流傳,皆藉口解學士”。這也正是當時的人們崇敬和懷念解縉的最好方式,因為他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敢當面指出朝政利弊,據理力爭。
“洪熙帝”朱高熾乃朱棣長子,體態臃腫,走路微瘸,行步時要人攙扶,形象欠佳,不受父親朱棣待見。讓朱棣一直想廢長立幼,卻因解縉苦口婆心勸說才未另立太子。但這位皇帝絕對是位宅心仁厚之君。
朱棣在位時,為鞏固“靖難”政權,殺人無數,對侄子“建文帝”以及一幫舊臣殘酷殺戮,有的甚至被滅了“十族”(方孝儒語。朱高熾繼位後改年號為“洪熙”,是為“明仁宗”,下旨撥亂反正,凡在“建文一朝”因為“靖難”而被罰沒為奴的大臣家屬們,一律赦免為平民老百姓,併發給土地,讓他們自行耕種,以便安居樂業。
“明仁宗”朱高熾還問這些大臣有無後人,後人有官位者恢復官位,無官位者發給撫卹!同時,朱高幟當著滿朝文武大臣感嘆道:“建文帝時的很多大臣們都被殺掉了,但像方孝儒這一類人,也都是忠臣啊!”
由此,“忠臣”一詞應當是不分君主也不分正反方向的。朱棣當政時,那些嚴格執行朱棣政策、法令、忠心不二的大臣們,對朱棣來說就是“忠臣”。
同樣的道理,“明惠帝”朱允炆執政時期,那些嚴格執行朱允炆政策、法令、忠心不二的大臣們,對朱允炆來說也都是“忠臣”,只是所效忠的君主不同,所執行命令的物件不一樣罷了,無關乎誰對誰錯!
“明仁宗”朱高熾應了常人說的那句話,“好人不長命”。由於身體有毛病,因此,朱高熾只做了十個月皇帝,便於洪熙元年(西元1425年5曰29日就駕崩了。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兒子,年號“宣德”,也是一位仁厚之君,但在位時間太短,年僅38歲就因積勞成疾駕崩,否則或改寫歷史。他對叔叔朱高煦篡權造反,多次忍讓,只是把他囚於牢獄,以示懲戒。
至於“漢王”朱高煦最後還是被殺,那是因為他自己作死,一直想學他老子朱棣試圖篡位,於是被囚於牢中反省,卻還在侄子去看望他時,趁機絆腳妄圖摔倒侄子。要知道歷代封建王朝,皇帝對於敢於造反之人,不管何人,那怕是太子、王爺,決無忍讓,一律殺無赦!故此,朱瞻基真算得上是一位仁慈的皇帝。
鄭和下西洋總共有七次,前五次是在朱棣當政時實現的,但也只是去了東南亞一帶國家,這已經夠壯舉了。而後兩次則是在朱瞻基當政時期完成的,因為這兩次下西洋走得更遠,不僅到了印度,還到了東非海岸諸國,甚至還到了伊斯蘭聖地——麥加。而作為“回教徒”的鄭和(馬三寶),還親自去“天方”朝聖了!
朱瞻基上臺之初,經常去民間私訪。有一次他經過田間地頭,看見直不起腰的老農在地裡幹活,便過去問他們為何如此辛勤勞作?老農回答:“我們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稻穀。如果任何一個時侯偷懶,這一年的生活就沒有著落了,連田租也繳不起。還要養活老婆、孩子,因此只能每天不停地幹活”。
朱瞻基又問:“那你們冬天可以休息了吧?”老農回答:“冬天的時侯,官府的徭役就派下來了,我們還得出力去築路,架橋,修水利呢……”
此次“微服私訪”,讓朱瞻基感觸良多,回到宮中後,連夜寫了一篇詔文,並將以上經歷大意描述了一番,最後動情地對大臣們說道:“百姓們如此辛苦才能謀生,而我們怎能不愛惜民力啊?!”
縱觀以上幾位帝王,雖然朱元璋、朱棣兩位皇帝殺人太多,都是想讓大明王朝能順利地傳承下去,不得不使用的一些極端手段,似乎可以理解。後幾位帝王善待大臣,關心民間疾苦,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使國家秩序趨於平穩,百姓安居樂業。是故,古人云“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其功勞或許更勝於前者。
他們都是明朝國祚和社稷的操心者,推動了明朝歷史前進,對明王朝來說,都是正能量,值得肯定。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