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即自然界;“工”指人的技巧;“開”是開發利用之意;“物”亦物質財富。“天工開物”的意思就是“在自然界中被人工技巧開發出來的物質財富”。在“宋應星”看來,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人為萬物之靈長,能夠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利用自然,並創造生活需要的各種物質財富,以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在《天工開物》的序中,宋應星開宗明義地說:“天授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了?”這種強調自然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強調人對自然界的能動作用,正是唯物論的基本觀點。“宋應星”還有著樸素辯證法的思想,他認為“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
這”說明土壤的性質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異,物種及其性狀隨水土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在另一部著作《談天》中,“宋應星”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得更加明白,他說“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無異於刻舟求劍”。
“宋應星”在這裡強調的是“變”,即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中,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而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導著他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奮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傑出的學者。
後世的“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李以章說過:“宋應星在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唯物淪’和‘辯證法’的思想,而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導著他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奮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傑出的學者。”
後世的“吉林大學”歷史學教授龍欣宇也說:“宋應星在各個領域中體現的倫理思想,筆者的認識是,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小官吏,宋應星忠君、盡職、關注民生、反對不正之風等想法和行為,是在認同並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基礎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由此對社會、對人生都有積極地貢獻;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科學家,宋應星博學、勤奮,有著濃厚的探索自然奧秘和用先進科技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願望,有著豐碩的成果。雖然他的倫理思想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但更多的是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引領著他積極的人生。”
殊不知,“宋應星”在他十五歲那年,聽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於是就渴望著能讀一讀。每當見到能讀書和識字的親友或鄰居,他都急切地詢問人家是否有這本書。
有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卻無《夢溪筆談》。店老闆見這位少年在書架旁找來找去,心中暗暗納悶:“這麼多經書他不買,這是要找什麼呢?”店老闆疑惑之餘,遂上前詢問後才得知,“宋應星”要買的書竟會是“野書”《夢溪筆談》。
於是,店老闆告訴他:“現在的人都讀‘四書五經’,學‘孔孟之道’,研究‘宋明理學’,為的就是考取功名後有機會能升官發財,而格物致知類的‘野書’書即使進貨也沒人買。”宋應星只好懊喪地離開了“文寶齋”。
“宋應星”在往回走的路上,腦子裡全是那本“野書”,到哪去找呢?找本書真難呀!他長嘆一口氣,無奈地搖著頭,一邊走一邊想,只聽“哎喲”一聲,竟撞到前面一個行人的身上,再看地上,已撒了許多“米裸”。
這時,“宋應星”的心思才從《夢溪筆談》回到眼前。他連聲道歉,並急忙彎下腰去幫那位行人撿“米裸”(江西油炸甜味小米餅)。檢著檢著,眼前一亮,發現包“米裸”的廢紙上竟有“夢溪筆談”的字樣?天吶!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連忙向那人詢問“米裸”是從哪兒買的?自己好去尋找這本書。
“宋應星”一口氣跑出好幾里路,才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追上了前面賣“米裸”的老漢,要出高價買老漢包“米裸”的廢紙。老人見他愛書心切,就找出一本舊書給了他,原來竟是部殘本的《夢溪筆談》,而書中還少了後半部。老漢告訴他,這書是清早路過南村紙漿店時,順便向店老闆討來將就包一下“米裸”用的。
“宋應星”又一路跑著,終於趕到了紙漿店,可發現那後半部書已經和別的舊書一起被拆散後泡入了水池中,正準備打成紙漿來重新造紙呢!
少年“宋應星”急得搓著手,在水池邊轉來轉去,心痛地望著水池裡的書,難受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他拉住店老闆的手,急切地說:“求求您,幫忙把《夢溪筆談》那本書從水池中撈上來吧。”說著,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擺在老闆面前,又脫下衣服抵作酬金。
那店很老闆不解地說:“孩子,這一池廢書也不值這些錢啊!”但“宋應星”向老闆講述了自己找這本書的經過。店老闆被這種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於是趕忙讓工匠下水池從散亂的溼紙堆中找齊了那半部書。
就這樣,“宋應星”捧著溼淋淋的書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頁頁分開,晾乾,裝訂好。這讓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寶書”——《夢溪筆談》。只可惜,在封建科舉時代,做官才是普世價值,搞科研丟人!
而在異時空,“宋應星”的作品可分為以下四大類:屬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方面的有《天工開物》、《觀象》、《樂律》等,其中《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後世科學界稱作“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只可惜在清朝不受待見,只能漂洋過海去日本發光發熱了。
屬於人文科學方面的有《野議》、《畫音歸正》、《雜色文》、《春秋戎狄解》等;介於前者兩大領域之間的有《原耗》、《卮言十種》等;而屬於文學創作的有《思憐詩》、《美利箋》等。
“宋應星”的作品多因強烈的反清思想而被清統治者所不容,故大部分作品已散失。後世所保留下來的有《天工開物》、《野議》、《思憐詩》、《論氣》 和《談天》。不過,在這一時空,他將如魚得水了。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