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明軍在短時間內掃蕩完遼地後,便再次重設“奴兒干都司”,一邊屯墾駐軍,一邊恢復生產。
“督師大人,遼地各部落首領已然歸附朝廷,是否還要對其進一步羈縻?”袁崇煥手下不少將領們經過半年努力,率領各自手下明軍將明朝萬曆朝後逐漸廢弛的遼地各處“衛所”又重新建設起來,於是疑惑道。
“哈哈,當然了。羈縻他們也不過是讓其民心安定,有助於我朝廷對其加快‘漢化’過程而已。”袁崇煥似笑非笑道:“傳令下去,讓各大小部落首領們進帳議事,本院有任務交代給他們。若是不來,後果自負。”
就在命令下達後不久,原本已經前來明軍大營探聽虛實的遼地各部落特使(代表)們紛紛魚貫而入,見袁崇煥端坐主位,而其他眾將分座左右兩廂時,這些大小部落特使們也只好或站或坐,忐忑不安起來。
“見過督師大人!您將小人們請到大帳中來,不知有何吩咐?”這些特使有不少是各大小部落首領的兄、弟、子、侄等貴族成員,且男女老少都有,倒是讓袁崇煥大開眼界,於是笑道:“有好事交代爾等。”
“好事?不知督師大人的意思是……”眾人聽罷後,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也逐漸安定下來,便情觀其變。
“實不相瞞,遼地剛平定,百廢待興啊!”袁崇煥意有所指道:“但朝廷給爾等各部落之關照有目共睹,對爾等部落首領之封賞亦同時進行。不過,遼地畢竟乃苦寒之所在,想長治久安,須改變生產經營模式。”
“督師大人高見,屬下等以為然也!”原本還是一副威嚴穆穆的手下眾將們,此刻也紛紛附和起來了。
“來人!賜座!看茶!”袁崇煥似笑非笑地環顧眾人,讓親兵護衛們給帳中眾將、各部使者、酋長們送上凳子、椅子後,順便呈上了熱氣騰騰的香茶:“各位,本院要給爾等提幾個建議,爾等且都要聽好嘍!”
“噢?敢問督師大人,是何建議?屬下也想聽聽哩!”帳中將領們似乎對袁崇煥很是崇拜,因能打仗。
“遼地雖苦寒卻不貧瘠,各種物產數不勝數,若能運到關內出售,必將大受歡迎,待賺到白花花的銀子後,便可購買關內的糧食、布匹、絲綢、茶葉、鹽巴、瓷器甚至各種金屬製造精美器物,應有盡有,盡情享受,豈不樂哉?關鍵是隻需解決運輸問題即可。因此,本原以為爾等各部落可自行組建商隊入關貿易。”
“哈哈/嘎嘎/咯咯/呵呵/嘿嘿/嘻嘻/喋喋……督師大人高屋建瓴,對如何治理遼地恐怕成竹在胸了吧?”
“哈哈,高屋建瓴不敢當,本院只是投石問路而已。”袁崇煥端坐主位,一邊捋著長鬚,一邊環顧眾人道:“不知接下來,在座諸位對此有何看法?都可一併提出?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院樂見其成。”
“督師大人,小人以為可以恢復之前的‘驛站’和‘海運’,畢竟遼地也靠海,造船走海運反而成本更低。”
“哈哈,好!此計可行,請繼續!”袁崇煥看著那些來自遼地各處的大小部落使者們,見其彼此大眼瞪小眼,不由笑道:“海西女真各部靠海邊近,可發揮海運優勢。而‘北山女真’(野人女真)恐怕得費力些。”
“野人女真”是中國明朝時期“女真族”三大部落之一。明代的女真人分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
其中,“野人女真”地區最北,主要分佈於海西(今松花江東)以北、以東和“建州女真”以東北的地方,對比後世的中國地圖,包括了松花江中游、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東達俄羅斯鄂霍次克海岸與庫頁島。
另一說法是“女真族”分為四大部分,包括上述三部及“黑龍江女真”。“野人女真”是明朝官方的說法,實際上是由多個部落群組成,其中之一是居住在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及其以東的濱海地區的“東海女真”。
根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東海女真”分為“渥集部”、“瓦爾喀部”和“庫爾喀部”。“渥集部”又稱“窩集部”、“兀狄哈”。而“庫爾喀部”又稱“虎爾喀”、“胡兒胯”、“瑚裡哈”。這些部落發展都落後於“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從西元1596年開始到西元1625年的三十年間,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多次出兵征伐“野人女真”。
其中一些人沒融入滿族,而是形成赫哲族、鄂倫春族。也有與某古亞細亞人如尼夫赫人(蝦夷人)融合,居住在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而此地在唐朝時被中原王朝稱為“流鬼國”,因其朝貢者形貌醜陋如鬼。
西元16世紀前,生活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在的女真部落與“東海女真”則通稱為“野人女真”。其中,生活在外興安嶺附近的女真人被稱為“北山女真”,生活在精奇里江流域的女真人被稱為“索倫部”,生活在小興安嶺區域的女真人被稱為“尼雅哈部”。不過,“費雅喀部”屬於“東海女真”,活動在烏蘇里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