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20章:過年前,開“朝會”(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0章:過年前,開“朝會”(2) (1 / 2)

上回講到明朝崇禎帝與大臣們在“乾清宮”開會,戶部尚書提到因免“人丁稅”造成了朝廷財政鉅額虧空!

“噢?呵呵,這事兒,朕心裡有數!”崇禎帝與周皇后端坐高位,掃視群臣後,威嚴穆穆道:“錢的事情就不用諸位愛卿們操心了,還有何事儘管奏來,朕洗耳恭聽!”話音一落,崇禎帝與后妃們彼此點了點頭。

“呃……臣等有本上奏。”刑部尚書徐石麒、兵部尚書換張國維 、吏部尚書鄭三俊、周延儒和林汝翥等人彼此面面相覷後,便紛紛掏出奏摺,高舉過頭後,躬身等候司禮監王公公下來收走並親自上稱給朱由檢。

崇禎帝朱由檢如今儘管只是“分身”駕臨,但因其本尊修為境界已達到了“真丹後期”,精神力前大道能瞬間覆蓋方圓百里區域,故即便是“分身”拿起一摞奏摺,只要瞄上一眼便同樣一目瞭然,於是放下奏摺道:

“刑部說地方官在執行朝廷頒佈之‘推恩令’時畏手畏腳?那朕就讓‘御史’和‘宗正’以‘欽差大臣’名義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崇禎帝似笑非笑道:“都是太祖高皇帝之血脈,朕雖為‘大宗’,卻也不好對‘小宗’絕情!”

“皇上英明!”文武百官們聽罷後為之一振,畢竟天下乃朱家之天下,大明乃朱家之王朝,若皇帝老子能像當初漢武帝削藩那般用“軟刀子”將天下反王全都收拾乾淨,那也就避免了“靖難之役”這種骨肉相殘了。

其實,眾臣工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崇禎帝由於當初看了催木匠用全力催動萌頭”法術後,用精神力對映出的“未來畫面”後,不願看到朱家子孫在農民起義浪潮中被農民軍屠殺殆盡,才決定仿效漢武帝狠心逼迫宗親們自謀生路。如此一來,經過推恩奪爵後,要不了百年時間,便能讓親王淪為路邊賣草鞋的“劉備”。

此乃“一石三鳥”,一來極大減輕了朝廷的財政供養;而來也減輕了各藩王封地內普通百姓賦稅壓力;三來讓地方上的土豪、劣紳、世家、大族明白朝廷的決心而不敢亂來。與長遠來看,大有利於政局穩定!

“吏部說最近查到了不少貪贓枉法的地方官,但背後牽涉到朝中大臣,尤其是‘東林黨人’?”朱由檢面無表情道:“既然朕已提前放出風聲以示警告了,但其仍心存僥倖?那就依照《大明律》移交‘三法司’處理!”

其實,朱由檢心裡想讓廠衛特務機關直接動用私刑審訊算了,但想想覺得為了向天下人展示公平和公正,決定先讓“三法司”處理,若結果不滿意,再讓廠衛特務機關和“錦衣衛”出手,該殺的殺?不放過一個!

“兵部說年關將近,戰馬難買,因蒙古各部與西域諸藩遠離內地且與我‘九邊守軍’有衝突,信不過我大明?還敢公然漫天要價?”崇禎帝朱由檢面露猙獰道:“那就先在國內買馬,挑選百姓家好馬要價格公道!”

其實,朱由檢自從見了“新軍”以少量步兵打敗大量騎兵後就興奮了,畢竟若能讓這樣的“新式步兵”也具備快速機動能力,或許就能一直追著敵人的騎兵打,再配合自己現在有的幾萬人規模的邊軍騎兵,未必不能有所作為,於是笑道:“給邊軍將士們送足給養,把以前欠的軍餉全部一次結清,同時慰問軍隊家屬!”

“臣等代邊關將士及其家屬們謝過皇上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哈哈,還有何事上奏?”

“老臣徐光啟,有事要上奏皇上!”禮部尚書徐光啟如今負責訓練新軍,雖說是被皇帝老子點名且他自己也欣然同意,但畢竟是跨部門作業,而且還是喧賓奪主地搶了“兵部尚書”的“美差”,因此感覺有點彆扭。

“徐愛卿有話不妨直說,朕洗耳恭聽呢!”崇禎帝朱由檢原本就很賞識徐光啟,畢竟他不看好“東林黨”。

徐光啟一生辛苦,做了許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在後人看來,似乎有些浪費人才了,因為他的情況就好比讓純粹“科學家”去跑業務,肯定不太合適,但在崇禎帝眼中,滿朝文武多為勢利小人,而君子太少了!

徐光啟一生做了許多重要事情,其中三件最有標誌意義:一個是翻譯了《幾何原本》,一個是寫了一篇《辨學章疏》,第三是向內地大規模引進了紅薯。此外,憂國憂民的他,還幫朝廷訓練新軍抵禦強敵。

西元1593年,也就是中國明朝萬曆年間,來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陳振龍帶著兒子陳經綸及商隊渡海到菲律賓做買賣。在那裡,他們見到了漫山遍野的紅薯,吃了半輩子大米的他們第一次吃了這種陌生農作物。

紅薯獨特的清甜香氣和令人滿足的飽腹感,馬上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於是,經過打聽後,他們才瞭解到紅薯這種作物不僅耐乾旱、耐貧瘠、易移栽、易繁殖、營養豐富、味道甘美,而且高產量,立刻動心。

當時,海西大陸的大明王朝正在繼續大舉徵兵去朝鮮半島,與侵略朝鮮的日本豐臣秀吉大軍交戰。但由於雙方前僵持了數年也未能最終分出勝負,而明朝名將李如松在率領明軍與日本倭寇在平壤激戰正酣。

受到天災人禍與連年刀兵,老百姓飽受糧食短缺折磨,餓殍遍野,困苦不堪。於是,這對父子當即決定一定要把“紅薯”這種高產作物帶回家鄉種植。然而,當時的菲律賓群島乃西班牙的殖民地,管制很嚴。

西班牙殖民者制定了嚴苛的禁止帶出法令,將包括紅薯(地瓜)在內的多種農作物如玉米(苞谷)、馬鈴薯(土豆、洋芋、山藥蛋)、西紅柿(番茄、毛辣椒)等從美洲引進的作物禁止帶出,以壟斷經營。

面對各口岸盤查森嚴,陳振龍和兒子想出了妙招,將一根紅薯藤交纏編織在一條纜繩中,躲過西班牙殖民者的關卡,成功踏上回福建老家的商船。經七天七夜航行,有驚無險的將紅薯藤蔓秘密帶到了中國。

登岸後,父子倆趕緊向當時的福建巡撫金學曾上了稟帖,請求推廣種植“紅薯”。好在這根藤蔓生命力極強,原本已經脫水且近乎乾枯了也能在清水中暴漲並恢復生機,埋入土中後仍會生長並結出“地瓜”來。

於是,巡撫金大人也被震驚到了,親自品嚐過“地瓜”(番薯)過後,覺得不僅口感甘甜,而且還能充飢,甚至蒸煮來吃還能做菜餚,於是大力推廣種植,讓老百姓多了一門主要食物來源,美其名曰“金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