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精一 (5 / 6)

“但盼有沉冤得雪的一日!”郭正域點點頭道。

二人將美酒灑在地上,室內頓時酒香撲鼻。

二人都是大笑,然後各滿一杯落肚!

二月春寒料峭。

而在運河邊,一所書院已是建成。

聽聞林延潮講學開辦書院,保定巡撫劉東星可謂出錢出力,當地官員也是極力配合,故而不過數月功夫書院即已建成。

建一座書院容易,但書院何去何從卻是不容易。

書院名為學功書院,學功是林延潮的號,也是以學為功之意。

此書院距京師不過百里地,兼之靠近運河,著實方便。

學功書院與鰲峰書院不同,分文,理兩大學院。

文學院由林延潮兼任院長,副院長則是徐火勃,理學院則請趙士禎,徐光啟二人兼任。他們反正任中書舍人也是有名無實,而在京師鼓搗那些東西也不被傳統士大夫所認可,因此索性就搬到書院來研究。

書院落成之日,文學院又稱作精一學院,出自當年林延潮在鰲峰書院所講的精一之功,糅合了王陽明所言‘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代表了事功之學在於惟精惟一。

精一之功用人話來概括就是,先設定目標(道心),確定目標與現實(人心)差距,既不可不切實際,也不能太佛系,找出方法所在(惟一),然後透過解決問題去實踐事功(惟精),最後透過實踐達到目標或接近目標。

比如要賞花除草,去除草即可,既不要斬草除根,也不用違意接受,一心一意去為之好了。從心而為,不是為而累心,說到底即是‘知止而後有定,定生靜,靜生安,安生慮,慮而後能得’。

此論化自儒家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林延潮謂眾門生,這一句小至修身處世,大至為官治世皆可用得。

而理學院則稱為有貞學院,這是為了紀念徐有貞所名的。徐有貞曾任鰲峰書院講師,後在任職的路上病故,但他所寫的先後兩本潞水客談,卻成為了有貞書院的宗旨。

在潞水客談中所言,天下務農之學有兩等,一等是盡地力,一等在於勸農桑。

盡地力就是讓同樣大小的田種出更多的糧食,勸農桑則在於讓更多人的去種田,或從事種田有關之事。

精一書院就是勸農桑,而有貞書院在於盡地力。

當時大多讀書人務得都是勸農桑,但後世讀書人學盡地力的更多。

故而讀書人嘛,難免兩等學說都是彼此相視。但菜雞永遠都是互啄的,高手則知長短互補。

至於學功書院的宗旨也改了。

人才不是木材,砍下供人取暖,而是要為參天大樹。

為國儲才,為科舉之用不是書院宗旨,而是志在讓人人皆盡其才。

聽說不以科舉為正業,徐火勃等人都是嚇一跳,如此書院哪開得下去?又有哪個讀書人肯來?

不僅如此,學功書院還改了以往勵學金的制度,沒有上舍中舍外舍之分,對於學習優異的學生也不提供免費食宿,且供給膏火銀。

不僅如此書院學生食宿書本學費自理,一學三年畢業時還要進行考核,若考核不過,書院不承認你是書院的學生。

這一下眾人皆驚,從來沒有聽說如此辦書院!如此哪裡能吸引到優秀的學生至書院就學。

而林延潮則不介意此,對於書院學生不設門檻,但凡能交得起學費,一概收入門下。

這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的舉動,又是引起了徐火勃等講師們一番驚世駭俗的討論。

如此林延潮還打算書院第一期招收三百人,但凡十六歲以上的讀書人,出得起錢的都可以來(劃重點)。

自書院在新民報上放出招生廣告後,徐火勃等做好無一人上門的準備,但哪知短短數日竟有一千餘人報名書院。

因此徐火勃又是一番‘震驚’,最後因院舍不足,林延潮對書院學生進行一番難度極低的考試,剔除了一些連字都寫不好的‘讀書人’,最後收了一千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