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賊人言語,不用理會。”張說搖頭說著。
就在二人談話的時候,又有宦官過來,小心翼翼的稟告:“陛下,自從那一篇“寧與友邦,不予家奴”的文章刊登出來後,那些外邦使者起初沒反應過來,可也不知道誰給他們翻譯講解了,導致諸多外邦客商惱怒,大感恥辱,要陛下您給個說法!快些懲處元兇,以儆效尤!”
李隆基聽到這話後,頓時有些傻眼:“這事情和這些外邦之人有什麼關係?”
“他們湊什麼熱鬧?”
“他們怎麼敢的?!”
李隆基真是做夢也沒想到,他一直給與這些胡商優待,無論是允許他們當官,還是給與政策上的稅收減免,以及各種優待。
好處給了這麼多,卻沒想到他們竟然蹬鼻子上眼了,一看到有威脅自己的政策風向出現,直接就聯合起來,試圖脅迫皇帝!
這話一出,張說連忙說道:“陛下還請息怒,這些外邦蠻夷,性格耿直,向來直來直往,不知什麼叫含蓄,才敢這麼說……”
“不,張師,這文章全篇都沒有說他們,而是在指摘我,他們生氣叫我給個說法是什麼意思?”李隆基氣得夠嗆,即便是張說這樣說,也無法讓他息怒。
張說一時間也無話可說,心中忍不住怒罵這些外國人,真是得寸進尺,一直把他們供著,就真把自己當爹了?
李隆基此刻也冷靜了一些,他皺著眉頭,逐漸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事實上,隨著這些日子漸漸冷靜下來,他時不時翻看那篇文章,哪怕每次看還是感到生氣,但漸漸地,他也能理性思考問題了。
面對書中的質問,他無法回答。
這盛世。
究竟是誰的盛世?
大唐的子民,就不配享有這盛世嗎?
對待那些外邦人的時候,李隆基有的時候比自己本國人還要信任——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外邦人遠渡重洋,來到這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度,自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
就像是歷朝歷代的皇帝寵幸宦官一樣,宦官是無根之人,再怎麼囂張跋扈,也只能和皇權站在一起。
這些外邦人也是一樣。
無論是讓他們當上大官,還是讓他們掌握軍權,李隆基都表現得相當大度和開明。
在李隆基這裡,外國人的確比本國人更尊貴一些,也更值得信任。
然而。
那篇文章的出現,如同晴空驚雷一般,讓李隆基憤怒,讓他抓狂,讓他氣抖冷,可隨著冷靜下來後,他也不得不開始面對那篇文章提出的諸多問題。
這盛世。
並不是百姓的盛世。
其實早些年,當玄宗李隆基初登大位的時候,並不是現在這樣,他撥亂反正,整治外戚,打擊世家大族,清查土地兼併,做得相當不錯。
可幹了這麼久的活兒,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開創了盛世之後,李隆基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全然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
當那篇文章出現時,李隆基逐漸清醒了,他還沒有徹底的昏庸。
李隆基深深呼吸一口氣,看向一旁的丞相:“張師,先不抓他,您來寫一篇文章,好好駁斥他吧。”
這話一出,張說沒沒辦法再反對,只能領命。
回到住處後,張說認真看著蘇澈的那篇文章,沉思了良久,隨後開始寫了起來。
文壇領袖終究是文壇領袖,他的文采,他的功底,絕對不是翰林院的那些御用文人能相提並論的。
一篇洋洋灑灑八千字的《大國論》,被他寫了出來。
書中從各種角度,論證了這萬國來朝的好處。
同時還引經據典,寫得有理有據,不像是那些御用文人那般,只知道閉著眼亂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