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她在《電話》裡飾演的不斷反轉的大反派,酣暢淋漓地讓她在自己的舒適區裡展現演技,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吸引力,也讓她真正意義上地紅了。
這一點,從王靜一個星期內突然接到四個劇本——全是主角就可以看出來。
王靜在路演之餘,還專門抽出了一天去完成了《小鬼當家》的客串戲份。
這件事專門被靈河營銷了一下。
畢竟既可以宣傳《電話》,保持電影的熱度,又可以為《小鬼當家》預熱。
《小鬼當家》是一部需要不斷吸引關注的電影——它的星光,可是比《電話》還要少。
就在這個時候,西圖耳電影節忽然公佈了本屆的評審團名單。
劉畢戈位列其中,引發了一些關注。
陸嚴河和李治百、顏良去完成了一次春晚彩排之後,西圖耳電影節又公佈了一批進入主競賽單元的片單。
陸嚴河參演的《熱帶雨季》和編劇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位列其中。
隨著過去這兩年來,陸嚴河的作品在國際舞臺上不停地獲獎,這一次這兩部電影再一次入圍國際頂級電影節之後,每個人都不是在議論到底能不能得獎、而是能夠得什麼獎了。
媒體界想知道:
1.陸嚴河能不能再憑藉《大紅燈籠高高掛》拿一座最佳劇本獎?
2.陳碧舸能靠著這部電影,獲得第三座國際電影節影后的獎盃嗎?
3.《熱帶雨季》這麼一部新人導演、沒有大製片公司在背後使力氣的馬來西亞文藝片,竟然也能被陸嚴河奶進主競賽單元?什麼時候主競賽單元這麼好進了?前期關於這部電影不是說只能進次一級的單元嗎?
4.這一次華語電影能不能獲得一次最高獎?
畢竟,這一次西圖耳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陣容裡,有劉畢戈。
不是說他一個評審就能夠一槌定音了。他也不是評審團主席,不是那麼回事。
但是,有一個評審在的話,就可以跟其他的評審詳細介紹這部電影的文化背景和解讀。電影歸根結底是文化產品,能夠對文化背景有所瞭解的話,也就能更深入地去知道它內裡的東西。
陸嚴河心想,《大紅燈籠高高掛》可是一部標準的拿獎片。
以王重導演加陳碧舸主演的配置,再加上這部電影的表現手法和主題,它想不拿獎都難。
事實上,這部電影對外國人來說,也沒有那麼多難理解的東西。因為這部影片的主題是非常明確的,沒有任何遮遮掩掩的東西,任何人看了這部電影,其實就明白,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人的異化”。
至於說封建禮教的壓迫——
這種東西,對中國人來說是如此。對外國人來說,即使不懂封建禮教的壓迫是什麼,一樣能領略這部電影。
他們不懂封建禮教,但一定懂權力結構,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權力結構。這樣的故事主題,在外國電影中一樣常見。
而《大紅燈籠高高掛》,陸嚴河一直覺得,這部電影跟其他電影一比較,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它的結構極其嚴整,甚至到了能讓人感覺到結構美的地方。
無論是頻頻出現的中軸線對稱畫面,還是那些帶著某種韻律的錘腳的聲音,又或者是那一次次的點燈,形成了某種帶有古老色彩的儀式……
可以說,這部電影之中,彷彿處處都是隱喻和暗喻。整個世界已經自成一個系統。
原作可是拿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銀獅獎,又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國內,鞏俐和何賽飛也分別拿了百花獎的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成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