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月搖頭,說:“我媽媽一直是寫傳統文學的,要說實體出版、文學評論那一塊兒,我媽還認識不少人,但要說到影視改編,她比我還不瞭解。”
徐明月問:“約你的製片人叫什麼名字?是哪家公司的?”
“劉畢戈,龍巖影業的。”苗月說,“我的都出版了有三年了,突然聯絡我,問我影視版權還在不在我手裡。”
“能夠賣版權是一件好事。”徐明月說,“既能二次促進你這本書的銷量,提高你的知名度,還能夠賺一筆改編費。”
苗月點頭,說:“是啊,我也很想賣,但從來沒有人找過,確實也不是很暢銷就是了,總共就賣了一萬五千本。”
“叫什麼名字?什麼題材?”
“《暮春》,其實就是幾個高一的學生在暑假補習班認識以後發生的一些故事。”苗月說,“也沒有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就是一些日常的小故事,完全取材於我當年上補習班遇到的那幾個人。”
“有談戀愛嗎?”
“沒有。”苗月說,“那個時候誰敢談戀愛啊。”
“那也不是當下比較熱門的改編題材啊。”徐明月問,“網上應該能夠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吧?”
苗月點頭,“有。”
徐明月馬上用手機上網查了一下。
當時出版社給這本書的介紹是“一個轉瞬即逝的夏天,一群青春迷惘的少年”。
???
徐明月看到這行字,都懵了。
還有出版社能這麼敷衍地寫文案的?這樣的書能賣得出去才怪!
再一看出版社,都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出版社,徐明月都沒有聽說過。
徐明月差一點直接問苗月,為什麼要在這樣的出版社出書——好險,話到嘴邊,總算還是忍住了,沒有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來。
因為沒有讀過原著的內容,徐明月現在還不好說,這本書的改編前景怎麼樣。
但是按照苗月所說的,這本並不是那種情節性很強的,一般也不太受改編的青睞。
不過今天也只是聊一聊而已,不用做任何決定,壓力並不大。
他們到的時候,劉畢戈已經到了,餐廳是他訂的,當陸嚴河跟著苗月一塊兒進來的時候,劉畢戈看到陸嚴河,顯然先愣了一下。
劉畢戈並不知道陸嚴河今天會過來,這有點出乎意料。
苗月一進門就解釋:“劉製片,我帶了我兩個同學過來,沒關係吧?”
這樣一問,也只是緩解劉畢戈的詫異和不解而已。
苗月就是為了讓劉畢戈沒有拒絕的餘地,才沒有提前告訴他。
劉畢戈笑著擺了擺手,說:“沒關係,請坐。”
他笑著點了下頭,說:“我想起來了,你也在振華讀書,你們是同學。”
他這話是對陸嚴河說的。
“您好。”陸嚴河禮貌地打招呼。
劉畢戈起身,拿水壺給他們三個人倒水。
幾個人受寵若驚,忙不迭地說“我們自己來”,但是劉畢戈仍然堅持給他們把水給倒上了,才放下水壺。
“別客氣。”
這時,服務員敲門進來,上菜。
劉畢戈說:“我們邊吃邊聊吧,這家餐廳是一個朋友帶我來過,她也跟你們一樣,還在上學,總說我平時吃的東西不是你們年輕人愛吃的。”
“您也才……三十歲左右吧?”苗月遲疑地問。
劉畢戈長得就是三十歲左右的樣子,相貌仍然年輕,如果不是身上有成熟的氣場,穿襯衣西褲,換個年輕點的髮型,說他是個大學生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