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啊,是以前的海帶作坊,後來被納入到集體成了海帶廠。不過前些年出了事,海帶廠就關門了。這裡不吉利,所以大家都儘量避開。”
旁邊街邊上的大娘搖著扇子,跟打聽房子的敖箐聊了幾句。
“市裡這邊離海挺遠的吧,把海帶廠辦到這裡是不是有點不合適?”
“哪兒不合適了。海帶打撈上來就直接運到這裡,然後用鹽漬後再曬乾,裝袋後就直接送到市場出售了,不挺方便的嘛。”
敖箐在海邊看到的基本都是淡幹法,像這種工廠製作才會採用鹽幹法。
“那到底出了啥事兒,這麼大一塊地方就這樣荒下來了?”
“出人命了。”
老太太嘆氣搖頭,“出人命了,切海帶的那個師傅發了狂,傷了十幾個人,死了四五個,他自己也被人打死了。可憐他家裡的老人孩子,還不如跟著他去了呢。”
老太太用土語罵了幾句,敖箐沒聽太清楚,大約是在罵那個傷人的師傅性子太暴躁什麼的。
在這條街擺攤的大都是本地人,在旁邊聽到老太太跟敖箐閒聊,就有人湊過來加入。
“那個師傅的老孃跟兒子現在還住在城東垃圾場那邊,要不是垃圾王護著他們,早被打死了。”
聽了一會兒,趁他們聊得起勁,敖箐悄悄離開了。
走之前又看了眼黑乎乎的那排房子,心裡的念頭在緩慢成型。
“你在想什麼?別告訴我你想把這個海帶廠盤下來。”同來的大姐挽住她胳膊,“你別犯傻啊,這事兒不好辦。聽他們說的那些話,當年受傷的人到現在還沒拿到賠償,死者家屬也在找他們。你要是接手,那些傢伙肯定得找上你。”
“沒有,我怎麼會接這個。就算我想,一來沒本錢,二來我好好的國家單位不呆,跑去一個垮掉的集體制小作坊,我傻啊。”
大姐看她一眼,伸出手指頭戳了戳她腦門兒:“我看你就是有點傻乎乎的。反正你自己心裡有數就好。”
敖箐笑嘻嘻的反手挽回去,轉身的時候,又偷偷回頭看了一眼。
大姐的原單位是商業局,她這次來進修是為了職稱升級。本身是一般科員的她,回去之後估計就是副科級待遇了。
商業局也有職責分工。第一商業局負責的日用品和生產資料的管理,第二商業局是餐飲和蔬菜、副食等的相關管理。
海帶的話,屬於食品類,正好歸大姐他們單位管。
“你想在你們那邊漁村提議建一個海帶廠?”
“嗯,我們那邊漁村多,村子規模小。以前的話都是靠打魚為生,現在政府不是讓搬遷嘛,離海遠了點,打魚什麼的也不是那麼方便,更重要的是家裡的老人和女人能做的事情就少了。種地吧,我們那邊良田少,可種植土地也少,不能都盯著一畝八分地拼命吧。我就尋思著能不能給他們多找幾條路,萬一走出來了呢。”
“你又不是村裡的人,你怎麼想那麼多。”
“雖然我不是村裡人,但我之前的工作崗位要經常跟他們打交道。偶爾在野外回不去的時候,人家村民還會主動給我們送吃送喝的。要是能幫上忙當然最好,幫不上也沒辦法。”
聽了敖箐的話,大姐沒再笑她,想了想,“其實現在縣裡的海帶加工廠不多,大部分都是漁民自己曬出來然後賣到供銷社,供銷社再統一往外銷售。如果你能說服當地村民建一個集體制的加工廠也不是不行,但傳統的粗加工產品想要投放市場,收入可能不會有你想的那麼多。”
“我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