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離福康帝不遠的孫正兄弟,聽說基兒不見了,這兄弟幾個是心急如焚。
要知道,基兒是他們的堂妹婿,他們以後還得靠他發達,他要是有個什麼散失,那就是他們的損失啊!
另外,戎兒也在他身邊。
如果基兒有什麼不測,那麼戎兒也是凶多吉少,戎兒的任務就是保護基兒的!
孫戎若是死在戰場上,他們這幾個兄弟,回去怎麼跟三太太交代?
恐怕三太太得知孫戎跟基兒戰死沙場,她也活不成了。
要知道三爺死了,孫戎死了,基兒死了,三太太活著還有什麼勁?即便福康帝免了蓮兒給基兒陪葬,三太太跟蓮兒這一對母女寡婦,怕也心思活了,得上吊隨他們去了。
所以這幾個兄弟聽說基兒不見了,便過來向福康帝請命,他們要去尋找基兒。福康帝當即准予!
福康帝除了派孫家兄弟去尋找外,另外還調撥了七八路人馬,去尋找基兒他們的下落。
當孫正打聽到基兒大致去的方向時,他們哪還敢怠慢,四兄弟打馬就追了下去,他們所率領的軍士有許多被甩在了後面。只有一百多騎著快馬的軍士,緊緊跟隨他們。
等到孫正跟孫戎合併一處,他們基本就算安全了。
雖說基兒這回有驚無險,可孫戎因為保護他,身中兩刀,好在沒有傷到要害處。
回去後,福康帝相當關心孫戎,讓跟來的太醫,為戎兒包紮傷口,並令廚子給孫戎做好吃的,讓他的傷口能夠儘快地長起來!
福康帝覺得孫戎是可造之才,想讓他在軍中培養,基兒不給,基兒請求福康帝不要調走戎兒,就讓他在自己身邊保護自己,福康帝便準了。
其實基兒留孫戎在身邊的真正目的,是他跟孫戎能玩到一起去,他不想孫戎離開自己去到軍中,那樣以後再想叫孫戎一起玩,可就沒那麼方便了!
基兒留下孫戎,跟孫戎嘀咕,他讓孫戎放心,等他以後做了皇上,會給孫戎一個好的位置。
孫戎得了基兒允諾,當然也不願意離開他。
福康帝因為孫戎保護基兒有功,回去後賜孫戎一套銀盔銀甲,還賞賜他金銀布匹綢緞什麼的,不去說它。
除了孫戎得到賞賜,孫正等其他兄弟,也得到賞賜,當然,都是財物上。
對於孫府的小將,福康帝並沒有升他們的官。只是把二爺的官職升了一級,由原來的五品升了四品武官。
等過了幾年,周大人向太子推薦孫正,太子才奏明福康帝,把孫正要走了。
孫正走後,花姐照樣管理著她的生意,照舊過著自己的生活。
沒有孫正的日子,花姐一點都不無聊,花姐有事可做,那就是撫養孩子。
二太太因為孫正離開,怕花姐找野漢子,也常常到花姐家裡來看望孫子,虎奶奶也常帶著姨娘,來看望花姐,花姐的日子倒顯得充實了。
在這段時間,馬丫的哥哥似乎無所作為,表面看,一切都平靜如水。
然而,如果我們從馮清卉那邊入手,來了解一下當時的局勢,就知道有多少暗流在湧動了。
首先,還是來看看福康帝為什麼要准許孫正去太子那裡吧,難道太子那裡就沒有護衛嗎?
要知道,基兒已經把孫戎留在身邊,福康帝心裡當然清楚,以後這個孫戎,在基兒做了皇上後,很可能成為基兒統治時期的重臣!
孫正又去了太子那裡,是不是說,太子以後也會重用孫正呢?!
在福康帝看來,不一定!
因為此時的太子,福康帝已經把他身邊人員大換血了。
既然福康帝把太子身邊的人大換血,雖然孫正是太子要過去的,但是福康帝心裡有數,孫正是周大人推薦給太子的!
而福康帝一直以為,周大人是他的人,而不是太子的黨羽,所以福康帝斷定,太子以後不會重用孫正的!
那麼福康帝又為什麼要對太子身邊的人大換血呢?
太子身邊有他自己的一黨人,在福康帝第二次北征回來後,因為二高的調撥離間,福康帝一怒之下,才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