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兒的自信,來自於他用眼的餘光,首先看到的是孫正,他就知道,自己的幾個哥哥來救他們了!
孫戎知道,自己的哥哥一來,那麼他和基兒一定有救。
老話說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幾個在一起,哪能不玩命地跟對方幹?!
不敢說孫家軍就這麼點人能厲害到可以殺退這些烏拉軍,但是起碼保證基兒和孫戎的生命安全,這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來的孫戎的幾個哥哥,其中有孫正,孫明,孫虎,孫兵,共是兄弟四個!
除了孫豹統領大部隊沒有來,孫戎的哥哥算是到齊了。
他們老遠就見孫戎一身血跡,誓死護衛著基兒,於是這兄弟四人,連想都沒想,一番砍殺,就衝進了敵陣中。
當他們到了孫戎身邊,與他們合一處的時候,孫府的梅花陣法就自然形成了。
梅花陣法也就是五個人,站在五個不同的方位,把基兒圍在中間加以保護。
他們進可殺敵退可防守,這五兄弟平常在家練習時就配合默契。
再有如遇強將,隨時調換位置。
孫虎是這五個人之中最不要命的,自然不能讓他去面對強將。
孫正是這兄弟五個中最有經驗的,所以他跟孫虎在一起,監督著孫虎!
孫虎是怕他這個哥哥的,他就不得不按照他哥哥的節奏迎敵了。他們親兄弟一個猛如虎,一個穩如象,所以沒幾個人能與他們對成平手,多是被砍翻落馬!
烏拉一千五百人,他們面對的雖然只有三百多人。可跟著孫正來的這一百多人,那都是孫家軍的精華,都是跟孫家兄弟有著過命交情的將士。
他們的加入,一個個不要命地往上衝,基兒的手下士氣大振,他們硬生生衝出一個缺口,保護著基兒往回撤退。
孫家無兄弟雖然勇猛,可也不敢戀戰,他們主要是要保護基兒的性命要緊,他們衝出烏拉軍的包圍圈,且打且退。這樣持續了一碗飯的功夫,孫豹帶領大隊人馬趕來了。
烏拉軍老遠見到孫字旗下烏壓壓的大隊騎兵趕來,他們在士氣上首先就洩了,再有這四名孫府的小將如此勇猛,他們死在這一小隊人馬手下,已經過百了,心裡更是害怕,於是他們的陣型就亂了。
等到他們想撤離,已經晚了,孫豹讓騎兵分三路人馬進行合擊,漸漸就把他們給包圍了,烏拉一千五百騎兵此時再想脫身,比登天還難。
這邊在合圍打著,孫豹在外圍撥了一千人馬給孫正率領,讓他們無兄弟護送基兒回福康帝身邊,孫豹自己率領餘下的五千將士,追殺剩下的烏拉軍殘餘。
孫正帶領著一千多人走到半途,又迎來福康帝派來的五千人馬接應他們,基兒這才算是真正脫離了危險。
到了傍晚時分,烏拉軍大部隊基本被肅清,只剩一千多人逃離了戰場。他們共損失近三萬人馬。
在這場戰役中,福康帝也死傷四五萬人,損失雖然慘重,但是畢竟勝利了。
等到晚間安營休息,基兒到了福康帝的大營,福康帝非常惱火。
他詢問情況,得知基兒不聽孫戎勸阻,卻要聽他身邊的一個宦官攛弄,差點丟了性命。
福康帝便令人想把那個宦官捆來,然而不久派去的人來報,說那個宦官早在基兒來見福康帝時,在後面抹脖自殺了。
福康帝餘怒未消,讓人把那宦官的屍首鞭屍五百下,拋屍荒野喂狼,這事才作罷!
經過這一役,烏拉軍從此在草原上一蹶不振,再也無法組織有效力量騷擾邊疆了,在很長一段時間,他們不敢犯邊!
那麼縱觀整場戰役,除了那些與烏拉軍廝殺的將士立功外,立了最大功勞的,便是孫家兄弟。
特別是孫戎,臨危不亂,思緒敏銳,具備了卓越的戰將才能!
福康帝想把他調到軍中做鎮撫,基兒都沒有放人。
那麼在這一次戰役中,孫正是怎麼曉得基兒跟戎兒陷入危險之境的呢。
福康帝起初見烏拉軍潰敗,覺得機不可失,便親率大軍追殺烏拉軍,追的興起,並不知道跟在自己後面的基兒不見了。
他一直以為基兒就在自己的身後。
等到他率領的大軍消滅了烏拉軍五六千人,他想看看自己的孫子在哪裡的時候,他一回頭,這才發現基兒不見了,他大驚失色。
福康帝忙令身邊人到處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