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誣告太子在福康帝不在的時候,拉攏大臣,建立自己的黨羽,他還篡改福康帝時期的政令,這讓福康帝大為惱火。
再有就是福康帝凱旋歸來時,太子沒有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使得福康帝在城門外多呆了一個多時辰,不見太子,這讓福康帝更加不滿!
福康帝並非是好大喜功,但是他得這麼做,他沒有辦法。
福康帝帶兵征討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來是軍事需要,二來福康帝也想顯示自己的軍事才能,讓朝野上下,對他服氣。
要宣揚自己,光靠打勝仗還不行,福康帝是想太子搞個高規格的歡迎儀式,讓全國人民都知道,皇上御駕親征,凱旋歸來,這樣起碼能讓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個好影響。淡忘他奪了侄子的皇位帶來的壞的印象!
可太子並不理解福康帝的這個心意,他忙於朝政,並沒有把歡迎福康帝凱旋歸來這件事放在心上。
於是太子受到福康帝的呵斥。福康帝這才有了給點顏色給太子看看的想法!
在那一段時間,馮清卉手下不斷收集太子的各種能惹福康帝生氣的證據,然後讓埋伏在二高身邊的人,把這些訊息告訴二高,二高並向福康帝打了太子的小報告。
福康帝對太子是非常生氣,要不是看在基兒的份上,他有好多次都有廢太子的想法。
這還因為,太子的很多政見與福康帝不合。福康帝把朝廷搬往北城,也是遭太子反對的。福康帝就覺得自己把江山交到這麼個逆子手中,他很不甘心!
福康帝因為太子沒有出城歡迎自己,他一怒之下,又把自己在外打仗期間,太子所頒佈的所有政令,一律作廢,然後在朝廷上開始打擊太子黨人。
有幾個太子黨的大臣,權力被削,把太子身邊的人,以挑唆太子為由,下入大牢。
那段時間,太子黨的人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也就因為這個,孫正才得以填補太子身邊的空缺!
那麼,馮清卉的手下除了幫助二高攻擊太子成功,接下來,馮清卉的手下,又開始來搞二高了。
起初福康帝讓二高去做雲南王,二高不願去,跟三高賴著不走,後來福康帝再次讓他去山東某地,他還是不去。
福康帝北征期間,二高在南都也在大肆拉攏自己的黨羽,馮清卉埋伏在大臣身邊的人,又拿出二高為非作歹的證據,大臣在跟福康帝閒聊時,謹慎地拿出這些證據向福康帝彙報。
二高三高久久不願意去自己的領地做藩王,這就讓福康帝的疑心頓起,直到馮清卉手下收集三高犯罪的鐵證,福康帝一怒之下,先是把三高給軟禁起來。
後太子在福康帝面前充好人,幫自己的三弟說情,三高這才不得已去自己的領地就藩。
福康帝對於二高不去就藩,其實他心裡是有數的,那就是二高一直在窺視太子之位。
福康帝曾經許諾二高,說他哥哥身體不好,暗示太子之位,是要留給他的,只不過福康帝后來聽了重臣建議,不可以把皇位傳給二高,那樣有違祖訓!
那麼在這個時候,大臣進言,說出二高各種犯罪事實。
表面看上去,福康帝是在借題發揮,他要廢二高為庶人,以免自己駕崩後,朝廷再出現二高奪帝位這樣的現象。
太子身邊的謀士,告知太子,此時他得出面替二高說情,如果太子任憑福康帝處置二高,那麼太子就錯了。
要知道,福康帝這人讓人難以捉摸,假如他廢二高是在試探太子怎麼辦?!
所以太子得以仁厚為要,勸福康帝放了二高,他們是親兄弟,給二高一次改過的機會。
福康帝聽了太子的勸,讓二高去了山東的另外一個富庶之地就藩!
二高離開南都,他是不得已的,是懷恨在心的。
此時埋伏在二高身邊的馮清卉手下,並進言要二高等待時機,不要太急躁。
也就是說,在那段時間,福康帝對誰都不滿意,他的心情很糟糕,既不喜歡太子,二高跟三高又不讓他省心,他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辦。
福康帝難道不知道太子勸他放了二高跟三高的用意嗎?太子就是在做給大臣以及天下人看的。
人家會說,看看,太子他多仁厚!
太子在撈取名譽,福康帝會看不出來?這都是太子身邊的人在出鬼!
鬧心!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