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從下半身來看,武則天身量頗高,完全將那擺幅很長的明黃色九龍皇袍給撐了起來,身子稍稍一動,黃袍展動之間,其上的精細繡龍便如活過來一般極有氣勢。
李行周以低就高,看不到武則天的面貌。但武則天卻是居高臨下將李行周看了個清清楚楚。
片刻之後,武則天再度開口,這回說的便是封賞之事了。
第一個被提到的自然便是蘇味道,除了一些個物質上的賞賜外,這位模稜手獲得的最大利益便是進為鳳閣侍郎。
武則天對蘇味道的封賞剛一宣佈,水殿中頓時起了哄哄的私語之聲。
所謂鳳閣侍郎其實就是禮部侍郎的別稱,也就是崔銀剛剛騰出的那個要害官職。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書省專管執行,權力極大。
禮部侍郎又是中書省內僅次於中書令的佐貳之臣,實在是個讓無數人眼熱的好位子啊!更重要的是這個位子距離政事堂幾乎就只有一步之遙,從前朝高宗時算起,近二十年來做了禮部侍郎卻未曾入政事堂的僅有崔銀一人而已。
崔銀剛把這個位子騰出來不到五天,就被聖後給了蘇味道,這說明什麼?
難倒在聖後心中,蘇味道已經是預備宰相了?
周承李制,實行的政事堂多宰相制度,當今政事堂領銜的是仍然在白馬寺清心的左相武承嗣,眼瞅著這政事堂裡又該多一位相公了。
讓一個素來不做事,眾所周知的“模稜手”得了如此好位置,也難免水殿中許多有志此位的權貴心中不平衡。
但也有聰明人從這個任命中察覺出了玄虛。
蘇味道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大的彩頭,或者正是因為他的不做事,好控制。
這分明是聖後要加強對中書省的控制,蘇味道不過只是個幌子罷了。
聯想到當今的中書令便是左相武承嗣,再聯想到這短短數年時間裡武承嗣先封王、接著出掌中書省,進而拜相併成為首輔相公的經歷……
這些個聰明的權貴們果斷的不再往下延伸去想了。
封賞完蘇味道,接著便是貢院那些新補入的流內品秩官。
同蘇味道一樣,對他們的賞賜也極厚。看到這架勢,權貴們看向李行周的眼神頓時不一樣了。
這些權貴都是深知武則天的人,知道這位聖後歷來手辣,這種辣不僅表現在罰過上能下,敢下毒手;同樣表現在賞功上舍得下重手。
一旦某個人真正做好了某件事入了她的法眼,那真是不吝高官厚爵、千金田畝之賞。其賞賜之重往往讓被賞賜人都覺得誠惶誠恐,繼而死心塌地。
罰必狠,賞必重。
這既與武則天的心胸氣魄一脈相承,也是她以女子之身操天下權柄必需的權術手段。
知道她這脾性,再有蘇味道和貢院流內品秩官的先例在前,聖後斷然不會厚此薄彼,那對李行周的賞賜……還輕的了嗎?
心思到此,水殿內諸權貴紛紛皺眉,隨即便有了相互之間的眼色往還。
賞完蘇味道及貢院諸流內品秩官之後,就該到李行周這個白身人了。
不等御座上的聖後開口宣賞,便見殿內左側的位次處走出一人高聲奏道。
“陛下欲賞李行周之功,不妨厚幣,唯授官萬萬不可”
眾人一看,出來奏事的乃是官居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秘書監鄭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