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出身於滎陽鄭氏,正是與清河崔、范陽盧等並稱的四大世家之一。
聞言,武則天微微皺了皺眉頭,不過她卻沒有立刻開口說話。這時,位居水殿右側最前的狄仁傑站了出來。
“鄭監此言差異,清河李行周在此次朝廷重開的科考中居功甚大,亦證明其才堪大用,似這等人正該授予官職以盡其才,焉能放之草澤,以傷聖天子識人之明?”
武承嗣被武則天禁足於白馬寺後,當今的政事堂便是以狄仁傑為尊。
然則即便是他開了口,那鄭子儀依然沒有退讓的意思。
“李行周固然有功,但功不掩過。其於前次科考中大鬧貢院、震動天下。這固然與時任嶽宋兩主考弊情有關,但李行周不向有司申訴,不經有司明辨曲直便蠱惑貢生暴亂的行徑委實狂悖!而今若朝廷再授其美官,則讓天下士子做何想法?”
鄭子儀這麼一說,狄仁傑也微微的皺起了眉頭,他居官多年最看重的便是朝廷法度,偏偏前次李行周的行為也實在是有違朝廷法度。
受了冤屈卻不經有司申訴、明斷。
若然如此,還要大理寺,要各級官衙有何用?
若人人效仿如此行徑,必然招致天下大亂,還要《大李律》有何用?
眼見鄭子儀一奏便準確擊中了李行周的要害,使得狄仁傑也難答話。
水殿中眾權貴紛紛應和,短短時間裡便站出來了七八人之多,皆言李行周賞功可以,但萬不能授官。
除這七八人之外,更多的權貴還有躍躍欲試之意。就等著前面的人說完,自己立刻起來補上。
一時之間,整個水殿內充斥的都是反對李行周授官之聲。
這樣的時刻,作為當事人,又是白身人的李行周是沒有插話餘地的,他只能靜等著最後的結果。
相對於反對者的陣營之強大,支援為李行周授官的幾乎沒有。唯一站出來的狄仁傑還因為自己對律法的看重被鄭子儀堵住了口。
御座上的武則天一如那日小堂中的表現一樣,臣子們說話爭辯時她毫無半點要開口的意思,只是靜靜的聽著。
終於,到第九個權貴站出來反對,卻無一人支援李行周時,靜聽了許久的武則天開口了。
已重回御座的武則天略抬手壓了壓,制止了第十個要出來反對為李行周授官的權貴。
“卿等之意,朕已知之,勿需再多言了!功不掩過,此言甚善”
武則天此言一出,御座下的李行周身子一頓,儒袖掩蓋住的手猛然攥在了一起,因其太用力,前端的指節都已隱隱泛白。
滿殿權貴聽聞此言,則是面顯歡然。
便在這時,續又聽武則天說道。
“然則李行周這士子確有幾分才華,若放之草澤未免可惜。有其才,犯大過,終究還是少年人讀書不成、讀書不精之故。既如此,朕便從眾卿之所請不授其官,令其入崇文館讀書可也!如此,既不負朝廷有功必賞之明,復能彰朝廷重才惜才之意。”
這定論一出,權貴們臉上剛剛露出的歡然之色頓時消失的乾乾淨淨。
李之崇父館設於宮城,是太宗皇帝最早設立的一處機構,其設立之初的目的是為了安置給太子侍講的那些個知名文人。發展到後來,漸漸成為李代級別最高的貴族學校。
李制規定:“崇文館生二十人,以皇族中緦麻以上親,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親,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實封者,京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之子為之”除此之外,崇父館也是宮內秘籍圖書校理之處,是一個大型的皇家圖書館。
就不說崇文館學生名額有多珍稀難得,入其中讀書有多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