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明白了,所以龍源大會,其實對於每個學派而言,都非常重要。”
稍加思索,宋知書就明白龍源大會的真正意義,並非各派賣弄學說,也並非爭一時之高低,最為重要的,是想要借這個機會,為自家學說傳道,吸引更多的人,無論修士還是凡人,只要有人感興趣,那就一直能傳承下去。
“沒錯。”
古云大儒點頭,隨即繼續道:“正巧你說到龍源大會,老夫也有些事情要向你解釋。”
“無論小友你是否參加龍源大會,但在今後儒家的道路上,必然會面對一些問題,還有與自己有聖道之爭的人,而這次,他們也都到了雲州。”
之前他邀請宋知書來龍源大會,並非想要對方參與,並且與人爭鬥。
但有些事情,古云大儒還是覺得宋知書必須要了解。
“古云先生可以明言,學生也感興趣。”
聞言,宋知書神色鄭重。
儒家一道,並非閉門造車就可以了的,自己也想知道別人所走的道路,進行印證。
讀書講究知與行,知,便是知曉更多的道理。
“首先是王派的李策玄,此人出自山野,後展露出強大的儒家天賦,三年知聖,五年知行,八年君子,且道儒雙修,三月前,被王派領袖鄭公文收為弟子,閉關著書,傳言此書,是其融王派學說與一體,名為《王道》,準備在此次龍源大會拿出來,而且,他可能也得到了一份聖人造化。”
古云大儒開口,語氣鄭重,顯然對於李策玄非常看重,知曉其天賦。
畢竟,只用了不到二十年,便達到君子境。
放在儒家讀書人中,絕對算出色的,更別提在君子境,就開始著書,那更了不得了。
須知,對方還有一份聖人造化,未來怕是前途不可限量。
“此人學生聽過,的確是一個人物。”宋知書點頭,陳景雲也說過此人,備受王派看重,只是沒想到,居然能被學派領袖收為弟子。
“另外一人,便是宗聖之後宗禮。”
古云大儒沉聲:“此人老夫倒不是很瞭解,宗派封鎖了他所有的訊息,只說也在君子境,但他早年曾經被宗聖誇獎讚許,並且幼年得宗聖教導,我儒家當中也有一個傳言,若世間要再出一位聖人的話,那便是宗禮。”
被聖人教導和讚許?
此言一出。
宋知書都忍不住驚訝了。
不錯,聖人坐化也才沒多久,而對方又是聖人之後,得到教導也很正常。
但被聖人誇獎,那就完全不同了,聖人何等存在?儒家一道出現後,也一共才幾個聖人啊,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世間。
“想必小友也聽過,儒家有三傑,你便是其中之一,老夫猜測,未來若出聖人,或許就在你們三人之間出現了,所以這兩個人,你也必須要了解,龍源大會就是一個機會,你屆時便可看看,瞭解二人的學說,對小友也有莫大好處。”古云大儒開口,給出自己的建議。
不過他這句話,卻是預設宋知書參加龍源大會,但並不會上場了。
故而,宋知書在聞言後,臉上浮現出一抹笑意:“古云先生,事實上,我也有新的學說,準備在龍源大會上拿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