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嬪的詩作和懋嬪可是大不相同,她一不談朝政,二不談江山,只感慨邊疆將士的離別之苦。
極妥當,又識大體。
拓跋弘看著這個已經被自己冷落了數月、差點都認不出面目的嬪妃,眼中越發地欣賞。
這篇詩作不僅飽含大義,更重要的是,北塞征戰這話最對拓跋弘的胃口。
說起北塞,拓跋弘可不是一般的追憶啊。
當年他為太子時,雖是堂堂中宮的嫡子,無奈父皇寵妾滅妻,心裡眼裡只有李貴妃生的三皇子,幾次想廢太子。拓跋弘的兒時過得如履薄冰,後來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拼死上了北塞的戰場去掙軍功。
當時北塞可是匈奴作亂,蒙古部族又內鬥,匈奴的大軍兵強馬壯地打到潼關,幾乎要吞了大秦北邊的一千里國土。康靖帝最先派了當時的上柱國李老將軍去征戰,結果李戰神因年歲已高竟病死在邊關。一時間朝中無能臣勇將,派去接替元帥的幾個人都沒有李將軍的才幹,和匈奴打了十年拉鋸戰,勝負未分。
拓跋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硬著頭皮去了。說不怕死是假的,匈奴不富饒卻擅作戰。撇開性命之憂,最讓人抓狂的是北塞沒有個能幹的將軍,他這個太子又不敢和李戰神媲美,倒時候去個三年五載,仗還沒打贏……軍功又從何而來?
可若是不去,被廢太子就是遲早的了。那可惡的三皇子被康靖帝送去了苗疆平叛,匈奴那是什麼樣的硬骨頭,苗疆又是一群什麼人,不過是部族的叛亂,他短短數月就“凱旋而歸”,“軍功卓著”,把孫皇后和太子氣得吐血。
然後拓跋弘就懷著怨氣和鬥志去北塞了。攤上那麼一個無情無義的父皇,肥肉早被穆武王一個人吃了哪裡還輪得到他,只有北塞這種哪個皇子都不願意去的地方才能碰碰運氣。康靖皇帝一看太子有志氣,笑著拍桌說好,反正匈奴沒個二三十年打不下來,就當是太子去幫個忙振奮下士氣也好呀。
誰都沒想到,這位第一次出征的太子殿下竟一路福星高照。拓跋弘到邊關不久,匈奴那邊傳來呼韓邪可汗的閼氏——就是和親的端陽帝姬,被處死的訊息。匈奴此舉是表示兩國沒有和解的必要,他們的願望是把整個中原吞下去。端陽是孫皇后的小女兒,拓跋弘唯一的親妹妹,匈奴人還將帝姬殘破的屍首送給秦軍示威。
拓跋弘一下子就受不了了,他想起來這麼些年自己和母親、兄妹們過的受盡欺辱的日子。嫡出的帝姬還要送去和親。如果他不能拿著功勳回來,他和母后都會和端陽一個下場。
他當天晚上親自領兵追敵軍去了——那個把端陽送給秦軍的將領恰恰是匈奴的虎王,也是他們的主將。拓跋弘血氣方剛又憤恨交加,在不要命的神勇之下加上他這些年兵法、騎射都學得不錯,竟真的把虎王給坑殺在雪原峽谷。勝仗打得太漂亮,秦軍士氣高漲。
而後拓跋弘又發揮陰謀家的本性把蒙古部族給拉攏了,這一招比硬碰硬高明得多。短短半年之後,匈奴獻上美女上千黃金萬兩來求和。
拓跋弘把人都殺了金子都留下,回朝稟報父皇。老皇帝笑逐顏開,對拓跋弘第一次真心地感到滿意了。
之後兩年又出了不少事,幾個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燈。但最後登上皇位的還是拓跋弘。
拓跋弘現在當皇帝快九年了。想起當年大漠征戰,總是十分自戀地佩服自己的神勇。
也時常想端陽活著該多好。
當初太子的功績不但讓皇帝滿意,也讓大秦的將士們欽佩。北塞的守軍就是最忠心擁護拓跋弘登基的那批人。
文嬪賦詩一首讓拓跋弘想起了自己的下屬們。作為一個優秀的君主,他當場下旨,戍守北塞的軍士們凡千夫長以上都加封一級爵位。
這樣原本官階不高的千夫長也至少是個門尉爵了。
眾妃齊聲稱讚皇帝英明,稱讚文嬪賢德。
楚華裳掩飾著眉色中的抑鬱。原本她才是今晚最出彩的一個,可半路殺出個文嬪……文嬪失寵全因為自己,這一次搶了自己的風頭還復寵,算是以牙還牙了。
文嬪蟄伏已久,這一次出手竟如此厲害。她不和楚華裳爭文弄墨,偏用巧招制勝。說起來這邊塞詩也就文嬪來寫最恰當,她一貫清高,說話做事都特立獨行,若是一個普通的妃子,整天容色嬌媚、性子和順地爭寵,突然寫這麼一首不該是女人寫出來的詩,反倒太刻意了。
宮人們看文嬪的目光中再也不敢有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