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三司主官剛剛落座不久,樞密使賈昌朝和副使程戡便就進來,眾人起身行禮。
各往落座,宰相文彥博和劉沆,才帶著參政王堯臣、曾公亮和張方平進來,在主位坐下。
看著在座的眾人,文彥博道:“自八年前,京西路建了柏亭鐵監,這些年來對朝廷好處不少。不過有了這鐵監,加上修了鐵路,葉縣得了好處,從一小縣發展成為人口聚集之地。前些日子,有民戶靠狀至御史臺,御史中丞杜中宵到了葉縣。從葉縣回來,認為葉縣非改不可。今日政事堂請諸位來,就是讓你們各抒己見,看看葉縣到底怎麼改才合適。”
說完,看眾人沒有話說,文彥博又道:“先請杜中丞講一講,葉縣為何非改不可。”
杜中宵拱手,道:“葉縣原是汝州治下,建鐵監時,劃到了柏亭監,是柏亭監治下惟一一縣。初建鐵監,因為葉縣境內有煤礦,在其境內也有營田廂軍。後來鐵監做大,葉縣又通了南北鐵路,各種條件具備,成了建工廠的好地方。京西路各州,許多富庶人家聚集那裡,各建工廠,大量吸收京西路人口。僅僅數年時間,就從一個數千人戶的小縣,發展成了數萬人戶的繁華之地。人口多了,縣裡的官吏數目並沒有增加,諸事管不過來。我到那裡十餘日,收民間匿名投狀,人命官司就有不少,不說其他案子。與當地官員百姓談論,都覺得那裡不大變,很難治好。”
文彥博點了點頭道:“依中丞所言,葉縣最主要的問題,是人戶太多,官吏太少?”
杜中宵道:“回相公,還不只是如此。綜合來說,問題有三個。一是人戶太多,官吏太少,實際管無可管。第二個是多工廠,境內數萬人戶,除了有種瓜果的外,已經很少有人種糧為生,有大量荒地。第三點最關鍵,工廠裡聚集大量人口,產出無數貨物,朝廷卻沒有針對工廠的管治辦法。有了這漏洞,葉縣境內著實不安寧。若是不改,以後只怕越來越亂。而且天下不只柏亭監,等到其他鐵監發展起來,未必不會再現葉縣的困境。改了葉縣,其他地方也必然受利。”
文彥博道:“眾臣居京城,對於地方瞭解不多。中丞這一路辛苦,且坐。”
杜中宵落座,文彥博道:“對於此事,諸位有什麼看法?”
程戡拱手:“竊以為,葉縣多事,還是官吏不足。可以升柏亭監為州,治葉縣,統一管理即可。”
杜中宵道:“天下哪有這樣的大州。而且人戶不是種地的百姓,而是在州城裡做工的。僅僅只是增加官吏,不改變那裡的制度,只怕還是不行。”
程戡與文彥博是姻親,所以在文彥博任宰相後,為了避嫌,改任樞密副使。對於葉縣事務,他實際所知不多,只是為了附和文彥博,才提了一句。杜中宵反駁,他便不說話。
賈昌朝道:“葉縣要改,便就牽扯到柏亭監。如果升葉縣,柏亭監如何,要一起議論。現在軍中的槍炮,多是柏亭監產的,那裡不能有絲毫意外!”
眾人一起點頭,現在正是對党項作戰的關鍵時刻,前線物資不能短缺。不管葉縣怎麼改,不能夠影響到鐵監,不能影響戰爭物資生產。樞密院對這一點很敏感,賈昌朝不得不提出來。
參政王堯臣道:“為今之計,葉縣要想治理,必須升格。我們以為,升葉縣為葉州,鐵監單獨劃出來,由鹽鐵司派監官管理。像這些大的官營場務,可以慢慢歸到鹽鐵司,不要再讓地方管理才是。”
鹽鐵使李參道:“鹽鐵司官吏有限,哪裡有人力去管鐵監?”
王堯臣道:“現在不比以前,官營的場務收入頗多,應該由朝廷管起來。鹽鐵司官吏不夠,可以增加官吏。以前不管地方,現在可以管起來。能夠把這些管起來,鹽鐵司才算恪盡職守。”
李參道:“現在各地官營場務,賬籍俱隸鹽鐵司。商稅、都鹽、茶、鐵四案,職責不清,管理非常混亂。若是由鹽鐵司管理天下官營場務,必然更亂,各案必然大改。”
宰相劉沆道:“這些年來,官營場務收到的錢糧,是以前的十倍、百倍,本就要改的。既然從葉縣開始,中央朝廷的一些衙門,要跟著改才是。”
這話出口,一時之間沒有人說話。大家本來想的,只是改葉縣一地,可沒想到要變中央衙門。如果鹽鐵司等衙門也要改革,事情就大了,來的人並沒有想好。
杜中宵道:“自建鐵監,加上其他變革,這幾年朝廷收的錢糧,是以前的數倍之多。以前的衙門確實跟不上,委實要改。不過這些改革,還是要看各衙門怎麼說。”
文彥博點了點頭,看著李參道:“這些年,鹽鐵司治下收到的錢糧,早不是當初可比。現在朝廷所收錢糧,一半是戶部司所收,另一半則是鹽鐵司所收,而且鹽鐵司所收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鹽鐵,現在是不得不改的時候,不必心有疑慮。今日議過後,鹽鐵可以召集屬下,想想本部如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