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參拱手稱是。作為鹽鐵使,他當然知道鹽鐵司要改,但由於影響巨大,沒有政事堂開口,自己可不會提出來。這種朝廷大事,一旦開始,就有無數事情。
歐陽修道:“從杜中宵丞到京西路營田開始,朝廷錢糧廣收,這幾年特別明顯。三司自然要改,不過到底怎麼改,還要政事堂給個意見。如若不然,他們會覺得無處下手。”
參政張方平道:“杜中宵京西營田,後來又任提舉常平,做了許多事情。現在諸路的變革,多是依照當日杜中丞在京西路的做法,朝廷得了無數好處。不過,這些做法,有很多跟三司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杜中丞任提舉常平,建了許多官營場務,按說該隸鹽鐵司之下,但常平案卻在度支司。以前這樣做的地方少,還沒有什麼,現在諸路都如此,中央衙門就不得不改。”
常平案本來執掌的是平抑物價,只是收買糧食,並不干預其他事務,是以隸度支司。杜中宵以提舉常平,大量建了官營場務,特別是商場等等,涉及到大量財富。這個時候各路常平司轄下的官營場務,應該隸鹽鐵司,與常平案沒有什麼關係,造成混亂。
三司的設定,大體是按照戶部司收稅、度支司花錢、鹽鐵司管專營來的。發展過程中,因為權力制衡、各司平衡等原因,功能出現交叉,非常混亂。以前沒有工業化,官方的營利機構,主要是以各種禁榷專賣為主,還沒有大的錯漏。現在出現工廠,還有商場、儲蓄所這些全國性的工商業機構,三司的結構便就足以支撐了。廢了三司,錢糧收歸政事堂後,關係更加混亂。
這是政事堂事務,杜中宵奏對的時候,並沒有提出來要改。御旨集議葉縣之事後,政事堂商量過之後,覺得應該借這個機會,把三司的職能理順。
度支使周湛道:“各路的常平司,多以辦官營場務,多收錢糧為能,平抑物價反是小事,與常平案多有不同。他們的事務,實際賬籍多交鹽鐵司,並不歸於常平案下。”
張方平道:“事實自是如此,只是既然叫常平司,不歸常平案下,難免名不正言不順。”
周湛道:“隨著地方除了專賣和農稅外,其他方面錢糧收的越來越多,現在的三司各案,本來就顯得不合時宜。若是藉著這個機會,改了也好。”
見幾人越說越多,賈昌朝道:“三司是政事堂事務,這裡不多做議論。不如集議之後,政事堂與三司商議,提出意見,我們再論如何?集議各衙門聚一起,本就不易,不多費唇舌。”
張方平道:“也可。不過葉縣之改,必然涉及鐵監,不定下鐵監如何,很多事情不好辦。”
文彥博道:“那便這樣,柏亭監升為葉州,州衙駐葉縣。現在的鐵監單獨劃出來,由鹽鐵司派官員直管。當然,鐵監收入的錢糧也算到鹽鐵司,不再算地方了。”
曾公亮道:“如此做,京西路會不會有意見?鐵監的錢糧,可不是小數目。”
文彥博道:“不必管京西路如何,以前錢路收的錢糧,還未必能夠比過鐵監所出呢。除了那裡的鐵監,其餘地方大的官營場務,也要慢慢由鹽鐵司管起來。特別是商場,數年發展,分屬各種諸多不便。不說別的,商場裡賣的貨物多是各地販來,本就要各地溝通有無。接下來各路的商場合一,一樣也要隸在鹽鐵司之下,鹽鐵司要早做準備。”
李參拱手稱是。現在分隸各州的,一是儲蓄所和紙幣,第二就是商場,都是滿朝官員都覺得要合到一起的。這兩個機構是全國性的,分隸各路,許多不便。
見眾人無異議,文彥博道:“當日聖旨,集議葉縣之事,聖上特意交待了幾點。鐵監事務,還有一點,就是原來那裡的鐵軌、火車等等,都是由朝廷劃撥。以後要改成用錢購買,鐵監自己做賬,以盈利多少考核官員。如此,隸鹽鐵司後,才能考核官員。”
賈昌朝道:“軍隊所需的槍炮等等,也要算錢麼?”
文彥博點頭:“不錯,鐵監產的物事,本就許多供給軍隊,不算錢怎麼行?”
賈昌朝怔了一下,才道:“那可要許多錢,軍隊哪裡來的那麼多錢?朝廷總要想辦法才是。”
文彥博道:“此事三司自有處分,太尉不必憂心。軍隊用的槍炮,總還要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