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日,由政事堂組織,以文彥博為首,集合三司、御史臺、諫院等官員,在都臺集議葉縣改革之事。此事是皇帝御旨,朝中的大臣大多參與,熱鬧非常。
因為身體不佳判尚書都省的吳育早早組織,安排了士卒公吏,服務來的官員。杜中宵與御史知雜郭申錫一起,早早到了都臺。
翰林學士歐陽修、王洙和王珪已經到了這裡,與杜中宵各自敘禮。
眾人落座,歐陽修道:“葉縣之事,是中丞到了那裡檢視十餘日後,上書朝廷,認為當改。這些年葉縣雖然發展成一大聚落,官員們大多隻是經過,並不知那裡到底如何。中丞,乘此空閒,何不講一講?”
杜中宵拱手:“內翰相請,敢不從命!十年之前,葉縣只是一座平常的中原小縣,只因八年前,我到京西路營田的時候,在那附近發現鐵礦礦苗,附近又有煤礦,決定開辦鐵監。鐵監開辦之後,初時是為朝廷制鐵軌機器。因為人口聚集,葉縣離著最近,得些好處,也沒有什麼。鐵監越做越大,其中許多關鍵的零件,除了供給本監,生產還有餘力,便賣了出去。加上通了鐵路,從這時起,鐵監成了天下開工廠最合適的地方。小工廠難生產的東西,有鐵監供應,工廠只要有熟手就可以。”
王洙道:“說到底,還是因為鐵監。若是鐵監不向外賣零件,便就沒有這許多事了。”
杜中宵搖頭:“內翰,建立鐵監,本就是為朝廷做事,為百姓謀福。他們的機器閒著也是閒著,做些零件賣出去,自己賺了錢,民間得了好處,本是兩利。”
歐陽修道:“葉縣容易開廠,怎麼就惹出許多事來?甚至不能跟平常州縣一樣去管了。”
杜中宵道:“歸根結底,還在於工廠身上。鐵監未開之前,天下也有工廠,不過不成規模,對天下沒有大的影響。葉縣不同,大量工廠聚集那裡,吸引人口,形成大的市鎮。人口一多,管理起來自然也就難了。而開的工廠,既不同於百姓種田,也不同於城內店鋪,地方實際不知怎麼管。”
幾個人沉默了一會,歐陽修道:“中丞,工廠很賺錢嗎?”
杜中宵笑道:“現在看來,天下比開工廠更賺錢的事情,只怕不多。而且現在市場初開,貨物供不應求,就更是如此。一家工廠開在那裡,只有熟手看著,就日賺賺錢。”
幾個翰林學士一起點頭,心裡思索。不過對於工廠到底是什麼樣子,生產什麼,如何經營,他們還是沒有具體概念。杜中宵說跟店鋪不同,到底怎樣不同。
正在幾個人議論的時候,知諫院範鎮和龔鼎臣進來,各自見禮落座。
範鎮是杜中宵未登第時就認識的官員,對自己有恩,格外客氣。諫院這幾年地位上升,知諫院的什麼官員都有,地位並不比杜中宵低多少。
歐陽修道:“剛才我們與杜中丞請教,葉縣特殊在哪裡。中丞說,葉縣緊靠鐵監,又臨鐵路,開了許多工廠。那裡人戶聚集,又有工廠賺錢,是以難管。兩位諫官,你們瞭解工廠嗎?”
範鎮道:“內翰,工廠又不是什麼稀奇事物,開封城裡不就開了許多家?以前閒時,我到開封城的工廠看過,確實是與以前不同。”
歐陽修聽了點頭:“我到京城未久,還不知道原來開封也有。”
範鎮道:“東西兩京,加上葉縣,鐵路連成一個三角形。這一路沿線,都有人開工廠。不過最密集的地方,還是葉縣。那裡臨近鐵監,又有鐵路,旁邊就是方城山,水源充足,最是合適。”
歐陽修這些翰林學士,都是清貴職位,對地方上的事情瞭解不多。聽了範鎮的話,忙道:“我們正愁不知道工廠到底如何,知諫知道,便與我們說一說如何?”
範鎮道:“工廠跟以前的場務最不一樣的,是以機器為主,人是為機器配的。沒有機器,哪怕產出來的東西一樣,也不足以叫作工廠。”
杜中宵聽了,覺得十分驚奇,沒想到官員對工廠還做了這樣的定義。仔細想想,工廠在後世自然有定義,但自己不知道,而且這個年代也未必比範鎮說的更合適。
以前的手工作坊算不算工廠?依範鎮所說,當然不是。官僚們對這些新生事務,有自己的認識。在他們的眼裡,最大的不同,就是新開的工廠裡,大量使用機器。最初級的,比如水力機械,有了鐵監參與之後,已經制式化。還有一些工廠甚至開始使用蒸汽動力。而且這一兩年,用蒸汽動力成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