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雲一口答應了林朝陽的邀請,有改善伙食的機會,他怎麼會錯過?
當然了,朋友聚會也是很重要的。
兩人正說著話往外走,於華突然跑出來,說想蹭林朝陽的車去小六部口衚衕看電影。“那一起去吃個飯吧。”
魯迅文學院所在的十里堡在後世的東四環外,於華他們這些學員進一回城不容易,能搭個林朝陽的順風車,還能蹭飯,於華一路上都是興高采烈的。
晚飯是在翠花衚衕的悅賓飯館吃的,這裡是燕京第一家個體經營的餐廳,早幾年剛開業時林朝陽和陶玉書一家人還來給捧過場。
跟幾年前相比,悅賓飯館沒什麼變化,灰牆窄門,紅色的門頭上掛著“悅賓”二字。
三人進門等了一會兒才有桌,林朝陽請客,怕劉振雲和於華不好意思點菜,一口氣點了蒜泥肘子、鍋燒鴨、麵筋塌白菜等五道菜。
劉振雲看著選單,林朝陽剛才點的這幾道菜加一起花了快15塊錢,放在三年前,頂多12塊錢。他不由得感慨一句:“這兩年物價漲的太快了!”
改革開放這些年來,國內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經濟發展過快,導致信貸發放過猛,市場上的錢一多,就形成了通貨膨脹。
這些年中央一直在為遏制通貨膨脹而努力,81年就有過一次透過大砍基建專案來調整經濟。但那種手段類似於休克療法,通貨膨脹是被遏制下去了,可經濟也一下子失去了活力。
所以在85年中央又提出了“軟著陸”,即透過數年的政策釋放來緩解經濟過熱以及通貨膨脹問題。現在看,經濟過熱問題是得到了緩解,但通貨膨脹卻不可避免。
今年前幾個月國內的CPI增長超過了5%,對於已經幾十年沒有經歷過物價大變動的國人來說,這樣的通貨膨脹速度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物價上漲還是有好處的,大家不是都說嘛,“物價漲一半,工資翻一番’。”於華笑嘻嘻的說。
“要真那麼簡單就好了,通貨膨脹一起來,可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住的,尤其是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的上漲....劉振雲是燕大畢業,又在《農民日報》工作,說起經濟理論一套一套的,於華被他說了幾句就不嘻嘻了。
聊了一陣,劉振雲才嘆了口氣說道:“朝陽,真羨慕你啊!”
劉振雲口中的“羨慕”,不單是指對創作才華,更主要的是對名利。上學時,大家對於這些事也沒什麼概念。
直到工作以後才明白林朝陽能在短短三兩年之內便紅遍中國是個什麼概念,最主要人家作品部部暢銷。如果現在要評選中國文壇首富的話,把林朝陽放在第二位,應該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
劉振雲去年結了婚,妻子就是在燕大時的女朋友郭劍梅。
原本夫妻倆都上班,一個月收入加在一起快兩百塊錢,生活也還算滋潤。可今年女兒出生,劉振雲就感覺生活質量不如從前了。
說起家庭生活,劉振雲的臉上有疲憊,但同時也洋溢著幸福。
“你們兼職寫作收入已經算不錯了,既有工作,又有稿費。等那天作品出版,就能賺一大筆錢。”
劉振雲和於華現在都是以短篇寫作為主,中篇都沒寫幾部,自然談不上出版,二人都覺得這種事太遙遠了。“我不用出版,能像謨言那樣改編一下就行。”
謨言的《紅高粱》被林氏影業相中改編,一下子拿了三千多塊錢,於華得知後饞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林朝陽笑眯眯的對他說道:“你好好寫,以後肯定有機會改編。”
於華聞言備受鼓舞。
吃完飯,於華邀請劉振雲去看電影,劉振雲拒絕了,他還得回家帶孩子。等他離開,林朝陽拉著於華回到了小六部口衚衕。
下車後,於華便一頭扎進了西院的作者之家。
年初林朝陽將杜峰錄影廳淘汰下來的兩臺錄影機放到了西院,這錄影機立刻成為了李拓等人的香餑餑。他們到處淘換錄影帶,然後一堆人湊到西院放電影,還把每週六晚上定為了“電影之夜”。
一進屋,裡面坐了七八個人。
於華便見李拓在鼓搗錄影機,他興致勃勃的問:“今天看什麼?”祝偉臉上的笑容很神秘,“好東西!”
於華聽完更好奇了,追著祝偉問,那邊李拓弄好了錄影機,說道:“《野草莓》,看過沒?”“沒看過,不過我聽說過。”
李拓點點頭,“英格瑪·伯格曼,你肯定聽過,那是大師級的人物。三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常客。這部《野草莓》是他的代表作之一,58年獲得過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比陳凱戈那部《孩子王》的銀熊獎還高一級。”
李拓前幾年的主要精力從轉移到了電影上,還輔佐妻子張暖心拍了兩部電影,因而對英格瑪·伯格曼這樣的世界級名導自然如數家珍。
聽著他的介紹,於華頓時肅然起敬,大師啊!神色間滿是期待。
說話的功夫,電視熒幕上開始出現畫面,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這部《野草莓》的錄影帶已經被轉錄了多少手,畫面變的有些模糊,還經常出現錄影帶破損後的閃亮條紋。而且錄影帶還沒有翻譯,大家並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在說些什麼。
但這不妨礙大家的投入,他們恨不得把腦袋塞進電視裡去,腦洞大開的猜測著裡面的情節。
也可能是因為無法完全理解電影的情節,反而使他們對這部電影產生了一種遙遠的崇拜,對裡面的畫面讚歎不絕。“拍的真好啊!”電影放完,於華意猶未盡的說道。
儘管並沒有完全看明白電影,但並不妨礙大家討論電影的熱情。聊了快二十分鐘,祝偉催促李拓接著放電影。
於華是從東四環的十里堡來的、吳彬夫婦是從西北三環的雙榆樹來的...
大家都是從燕京的四面八方來到小六部口衚衕,當然不可能一晚上只看一部電影,那也太虧了。熒幕再次閃動,一群人繼續沉浸在光影編織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