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來到春耕之後。
於河套——準確的說,是出高闕而渡大河,以‘叩關請朝’的匈奴使團,也總算是順利抵達長安城。
只是與匈奴使團,乃至於匈奴單于庭預料中的狀況有所不同。
——在長安,匈奴使團並沒有遭受太多的可以刁難。
雖然走在大街上,還是有漢人投來不善的目光,甚至‘口出狂言’,但漢家在接待方面,卻並沒有擺‘戰勝方’的譜。
與過往每一次,都一般無二的驛館,以及算不上美味,卻也足夠精細的吃食;
還是無法自由出入驛館、到外面的街道上活動,但相應的,也還是有一隊禁軍包圍了驛館。
——限制匈奴使團的活動範圍,只是順帶;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匈奴使團的人身安全。
如此對待,讓原本還憂心忡忡的匈奴使團眾人心中,也不由生出些許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令匈奴使團絕望的是:漢人皇帝第一次召見匈奴使團,便給匈奴使團,乃至整個匈奴單于庭,都給出了一個好大的下馬威……
“盧氏?”
“唔,拖下去砍了。”
未央宮,宣室正殿。
匈奴使團才剛被引入殿內,都還沒來得及躬身行禮,御榻之上,便傳來天子榮淡漠的一聲嘀咕。
待眾人驚疑不定的抬起頭,卻見劉榮正低著頭,看著手中,那捲記錄著匈奴使團成員的名單。
不等使團眾人反應過來,匈奴副使——匈奴東胡王、漢長安侯盧他之幼子:盧榮,便被殿外的武士們架了下去。
在盧榮被拖下去的同時,御榻之上,也響起劉榮一宣告顯不曾壓低音量的嘀咕。
“什麼檔次,和朕起一樣名字?”
而後,劉榮又興致闌珊的抬起頭,將手中名單隨意遞到了身旁。
“按照名錄,凡出身韓王部、東胡王部的漢人,皆斬。”
如是一番話,驚得正使呼延且當瞪大雙眼,根本不敢相信使團受到接見的第一面,漢人皇帝便如此痛下殺手!
雖然知道自己接下來的話,很大機率無法改變漢人皇帝的決心,呼延且當也還是硬著頭皮,上前一步。
“我使團,是奉我主——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的派遣,為了和平、友誼而來朝見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難道就這般不懂禮數嗎?”
“就算不把我大匈奴當做朋友,皇帝陛下也應該遵守漢人的老話: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是一番話,卻引得殿內,漢家上下君臣一陣鬨笑不止。
看向呼延且當的眼神,更像是一群來到動物園的遊客,聽到一隻黑猩猩口吐人言——而且還是朗誦出一段文言文般,寫滿了獵奇。
御榻之上,劉榮面掛淡淡微笑,嘴上,也沒忘給出自己的解答。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朕亦以為然。”
“對於貴主單于派來長安,以商籌‘和平’‘友誼’的使者,朕縱是再怎般不喜,卻也總還願盡一些地主之誼。”
“但貴使需要知道,朕下令斬殺的這些人,並不能算作是匈奴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