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砰砰......”
城牆之上,上千支火槍同時擊發,火光閃爍刺眼,濃煙瀰漫成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如同狂風巨浪排山倒海而來的鉛彈從煙霧中射出,將城牆之下的清軍前排士兵一掃而空。
眨眼間,城牆之下又是一片屍山血海,鉛彈擊穿甲冑,在人體內打轉,劇烈的疼痛使得哀嚎慘叫聲不斷,創口中射出的血柱在半空中揮灑成了血雨,空氣中的血腥味席捲而來。
這種時候,便是身披兩層鱗甲,一馬當先的滿清懷順王耿仲明也已經被三顆一兩三錢的斑鳩腳銃鉛彈奪去了性命,他胯下之馬中了一彈之後,便不再受控制,耿仲明直接被甩落馬下。
遭受如此一擊,清軍原本氣勢如虹的追擊瞬間就被打斷了,而原本正疲於奔命,瘋狂潰敗的明軍,很快被出城接應的甲兵取代。
這就是薛老二的“誘敵深入”之計了,他兵力不佔優勢,那就得利用城牆和火槍的優勢。如此,方能以最小的代價,擊敗清軍。
多鐸咬牙切齒地看著徐州城外的戰況,隨即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清軍軍陣中的旗手當即奮力搖動旗幟,軍中的哨騎也立即出動,奔向了城牆。
與此同時,屯齊也快步下城,披上盔甲,打算親自領兵出城接應。
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尼堪,耿仲明等人原本看到明軍潰敗,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便不顧一切的追擊,想要殺傷更多的明軍,卻沒想到這是明軍的誘敵策略。
實際上,薛老二的這一招並不算得高明,但其中的分寸把握,對清軍輕視的利用,就異常重要了,甚至可以說是直接決定了計策的成敗。
“撤,快撤!”尼堪聽到了轟鳴的火槍爆炸聲之後,驚慌失措地大喊道。
與此同時,原本還在潰敗的明軍隨即轉身反擊,高傑,李本深,胡茂禎等人親自領兵衝出,清軍在如此損傷之下,很快便兵敗如山倒。
這個時候,各部將領爭勇之心就不免大起了,隨即率部猛衝猛打,奮力搏殺,他們身邊的旗手揮舞大旗,士氣更是不斷高漲,喊殺聲震天。
明清兩軍加起來近萬兵馬在城下鏖戰了半日,清軍損失慘重,包括固山貝子穆爾祜,懷順王耿仲明,以及數個滿洲軍官,藩兵將領在內的上千餘精兵戰死,清軍計程車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不過,高傑所部明軍也沒佔到多大的便宜,這些多鐸派出野戰的兵馬都是清軍中一等一的精銳,戰鬥力勝過高傑麾下的兵馬。
換言之,高傑更多是倚仗著地理位置的優勢還有火槍的加持,但最終兩軍的傷亡也大抵維持在了一換一的水平。
當然,此戰畢竟是明軍勝了,還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取得的勝利,大軍計程車氣無疑受到了極大地鼓舞。
不過,自那日之後,除了加強炮兵陣地的部署和下令民夫在城南,城西的關鍵地區挖溝築牆圍困明軍以外,多鐸倒是沒有再發起任何新的攻勢。
畢竟,作為戰敗失利的一方,清軍計程車氣免不得低沉萎靡,大軍中的畏明風氣甚至已經產生,主張圍而不攻,等待野戰的一派也得到了軍中更多將領的支援。
就這樣,由於徐州城內明軍的嚴防死守,多鐸在南面的攻勢又一時沒有取得進展,明清兩軍似乎提前進入了城池攻防的相持對峙階段。
與此同時,城外清軍的戰略調整似乎正式確定了,多鐸開始了戰略收縮,將兵馬集中在城南,城西的幾個剛剛修築好的大寨之中。
清軍的哨馬也開始更為嚴密的封鎖,但徐州城內明軍斥候同樣兇悍,這使得薛老二和高傑依舊還是能夠和外界取得聯絡。
當然,這是多鐸的“外緊內松”之策,為的就是引誘南面的明軍趕來支援。
多鐸既要指揮大軍攻下徐州城,殲滅南直隸的明軍主力,立下不世之功,為保住自己的權勢打下基礎,又要儘可能的儲存麾下大軍的實力,這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
畢竟,有了不世之功而沒有最為強大的軍隊,多鐸在朝中的地位一樣不穩。最可靠的,永遠只有自己手裡的兵權。
因此,他才會如此迫切地想要周世顯北上支援徐州,如此才有可能可以在野戰中消滅淮河以南的明軍主力。為此,多鐸甚至不惜讓周世顯獲悉徐州城的情況。
要知道,作為圍城困敵的一方,應該是要在各戰線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候,再放出城內的哨騎信使,讓他們將這些壞訊息帶回城中,進一步打擊城中守軍計程車氣,正所謂“攻心為上”。
“城內的明軍遲遲未動,淮安,鳳陽的周世顯也是如此,必須要讓他們聽到一些好訊息,他們才能放開手腳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