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攻城(續) (1 / 2)

清軍入關已經超過兩年,期間吸收了數十萬明軍,再加上關外攻城拔寨的經驗,多鐸對自己最終能拿下徐州城並不懷疑。

只是,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就是多鐸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畢竟,徐州城只是南下攻取江南的障礙,並不是清軍南征的根本目的,根本不值得多鐸為此損耗大量兵馬。

若是平地野戰,多鐸自然不會把明軍放在眼裡,但攻城的話,難度就完全不同了。

不過,若是能借此消滅明軍主力,便是多損耗幾萬人,多鐸也是願意的。這也就是多鐸只派出了數千兵馬,其中大半還是綠營軍,也只進行了三輪火炮齊射的原因了——他得試一試這股明軍的虛實。

徐州城外的羊馬牆在一陣陣爆炸聲中被炸出了無數的窟窿,無數清軍士兵舉著盾牌從最後一道羊馬牆的窟窿中魚貫而出。

不過,清軍士兵衝出羊馬牆的同時,也失去了這道極好的掩護,城牆之上的明軍火槍兵,弓箭手見狀,隨即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砰,砰,砰砰砰……”

城牆之上,以三列縱隊排列的數千名明軍火槍手和弓箭手在軍官的命令下朝著牆下蜂擁而至的敵軍展開齊射。

數以千計的鉛彈,箭矢如同雨點一般密集落下,三層的鐵皮木質盾牌在五六十步的距離內,被鉛彈輕易破開,城牆之下的清軍隨即產生了不小的傷亡,血霧騰飛,前排的民夫士兵就像是被狂風吹過的野草,瞬間倒下了數百人。

但這樣的損傷大多發生在了民夫和綠營軍身上,並沒有能夠阻止滿清八旗兵的攻勢,雲梯隨即被架起,無數清軍開始冒著鉛彈箭矢的攻擊緣梯而上。

當然,清軍自然不會如此呆板,在城牆下被動挨打。

攻城的部隊早就被分成了兩部,一部負責攀梯登城,試探明軍的實力,另外一部份則是負責掩護登城大軍,減少登城部隊的傷亡。

多鐸既然沒有一戰拿下徐州城的計劃,那如何在儘可能減少傷亡的情況下摸清楚守城明軍的虛實,甚至是引誘明軍出城野戰,就成了此次大戰的首要任務了。

當然,此番攻城不過是數千人馬的一次試探罷了,剛剛聲勢浩大的數萬大軍,數萬民夫,大部分都沒有投入戰鬥,又撤回了城牆火炮的射程之外,靜候多鐸的軍令。

城牆下方殘存的羊馬牆之後,清軍的火槍兵,弓箭手也同時開槍射箭,掩護城下架梯攀爬的戰友,明軍遭此一擊,原本迅猛的火力被大大減弱。

城牆之上,羊馬牆之內,雙方使用火槍,弓箭等遠端武器正在激烈交鋒,火槍擊發時的爆炸聲,弓弦的震動聲,士兵受傷之後的慘叫哀嚎聲,以及重物墜地的聲音頓時混雜在了一起,硝煙瀰漫,動靜巨大,不過傷亡並不算大。

而趁此時機,原本便攻勢迅猛的清軍登城部隊更進一步。明軍見狀,也隨即開始從牆上縋下士兵,對清軍展開攻擊。

與此同時,看著城牆處冒出的白色濃煙,薛老二隨即大手一揮,城牆內側的上千新軍精銳當即出動。

這些新軍兵馬早已經嚴陣以待,薛老二一聲令下,就立即從城牆處的十幾個隱蔽小門攻出。

他們和縋繩而下的第一批明軍精銳一起,同時從正面和側面攻擊清軍,為對方提供掩護。

這是兩軍正式開戰以來的第一戰,無論是哪一方,都不願意首戰便敗,這對大軍士氣是極其嚴重的打擊。

雙方在城下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不斷交換著傷亡,一開始清軍隱隱佔據著優勢。但是隨著城牆處十幾扇隱蔽的小城門被撞開,李本深和胡茂禎率領上千甲兵從城內攻出,投入戰場,明清兩軍才逐漸趨向於平衡。

城牆之下,羊馬牆之間狹窄的地帶使得明清兩軍的軍陣都無法施展開來,清軍的騎兵被擠得嚴嚴實實的軍陣阻隔,更是毫無用武之地。

不過,八旗騎兵全都身披重甲,下馬便是重灌步兵,在軍官的指揮下,很快也補充進了軍陣之中。

明軍這邊也仍在不斷投入兵力,戰鬥的強度超過了薛老二和高傑的預估,高傑甚至準備將他的親衛家丁派出,但是透過小門和繩索投入士兵的明軍速度緩慢,始終難以佔據兵力優勢。

兩軍軍陣前方,不斷有士兵倒下,又不斷有士兵補充上前,雙方都是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的強軍,都沒有因為這點傷亡而出現漏洞。

孔有德看著城下焦灼的戰況,心中焦躁不已,又見攻城的清軍被護城河隔成兩部,更是擔心戰局惡化,他的兵馬也會被派上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