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看來,這麼畫沒有問題。畢竟,這樣更加美觀。
但是,在老師看來,這看起來只是在講課本,其實是在講手術的基本功。血管是什麼樣子,就該畫成什麼樣子。
要不然,在以後翻閱筆記,看了這幅圖可能就會產生問題。
於是,在這樣的教導下,醫學上面魯迅先生也算是步入正軌了。
透過複習這相當不錯的筆記,考試中也算是獲得了中游的成績。
但是,同學們似乎並不都是友善的。
考試取得了進步,但是經過努力獲得了中游成績之後卻引發了矛盾和衝突。
畢竟,甲午戰爭給了這些人囂張的資本。
在這樣一個國度,遭到部分人歧視自然也就很正常。
雖然,最終在藤野先生的幫助下消滅了留言,但是這無疑是非常嚴重的刺激。
畢竟,成績的進步是在藤野先生的幫助下和自己的努力下獲取的。
而且,取得的成績也並不突出。
但是,即使這樣還會遭到汙衊。
一波未完,一波又起。
接下來的“電影”似乎就是更嚴重的刺激了。
畢竟,日俄戰爭本就是談起來都覺得非常丟臉的戰爭。
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奪取第三國的權益而在第三國的領土中大打出手,第三國官方承認“中立”,這無疑就已經非常丟臉了。
但是,在這樣的地方,居然上演了這樣的畫面——麻木不仁的人們看著同胞被行刑,接著,這些人居然喝起彩來。
他們似乎完全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國土,而這些劊子手則是侵略者。
接著,這樣的“電影”似乎隨著新開的課程不斷的播了起來。
一遍遍的刺激,每次無疑都是靈魂的拷問。
是啊,這樣的人們,都有著健全的身體,但是又有什麼用呢?
隨著李老師的講解。
吳真實已經流出了眼淚。
環顧四周,似乎大家情況也差不多。
是啊,有什麼用呢?
李老師嚴肅的說:“隨著這樣的‘電影’不斷播出,在這些‘電影’的刺激下,魯迅先生逐漸明白。國人,最需要的並不是醫生。”
畢竟,這樣的人們,身體健康,但是,做的事情卻完全不合理。
於是,經過激烈的斟酌,最終魯迅先生決定將學醫的這段經歷變成沉沒陳本。
畢竟,繼續學習,即使能救治不少人的身體,但是於國家來說,似乎真的沒有多少用處。
倒不如,想辦法,拯救這些人的靈魂。
畢竟,如果這些旁觀著都做出改變,拿著武器來保家衛國,那麼整個國家肯定又會是另外一番樣子。
接著,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形象就展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