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的看著兩篇文章。
吳真實的眼眶顯得溼潤。
但是,這計算機上機的時間有限。
所以接下來,吳真實擦乾眼淚後,繼續快速的遊覽起了其他的知識。
這麼一來,吳真實發現,法國似乎是不那麼吸收教訓的。
在都德的《最後一課》完成之後的45年雖然成功收復了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但是,僅僅過了20年,又丟了。
而且,這次僅僅42天,法軍就全線潰敗。所謂的防線,完全沒有起到效果就繳械投降了。
而在鄭先生創作《最後一課》的時候,抗日戰爭已經進行了多個年頭。
雖然整個過程中我國確實舉步維艱。但是,日軍也並不好過——軍費已經壓得日本本土喘不過氣來。長期的遠距離作戰,整個日本陸軍已經陷入泥沼之中。
最終,我們以非常慘烈的代價堅持到了勝利的來臨。
繼續看網上的相關資料,吳真實發現,這阿爾薩斯,洛林主要語言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是法語。
甚至,法國的很多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說的都不是法語。
甚至,還有用普羅旺斯(法國南部)方言寫作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於是,這些新的收穫使吳真實產生了混亂。自然,這也讓吳真實產生了糾根尋底的想法,畢竟,迷霧越多越是催人奮進。
最終,算是找到了阿爾薩斯—洛林進入法國的源頭,這是隨著法國的擴充套件在中世紀逐漸獲取的兩個地方。
自然,法國的很多地方都是隨著一代代路易國王的擴充套件獲取的。
這麼一來,吳真實顯得困惑了。
畢竟,這兩個地方雖然也有一段時間演算法國的領土,但是主要語言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是法語。
這麼一聯想,吳真實發現這‘韓麥爾先生’的法語課並不是那麼合理的一種設計。
雖然,整篇文章內容緊湊。但是,阿爾薩斯—洛林畢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說法語的。
由於這些資料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而且現有的這些東西還無法分辨出誰對誰錯,所以吳真實只好繼續尋找新的東西。
但是,關鍵詞似乎已經都搜過了?
吳真實發現,對於這個問題一下子沒有了方法。
畢竟,迷霧散去還是迷霧,這種情況誰也受不了。
於是,吳真實開始望著電腦螢幕發呆。
雖然windowxp的顯示效果已經不錯,但是看久了還是會頭暈。
揉了揉眼睛之後,吳真實鬼使神差的在搜尋引擎中輸入了阿爾薩斯。
既然開始了搜尋,那麼還是看看結果把,於是吳真實開始慢慢的翻動搜尋頁面。
由於選擇了每頁顯示100條,所以拖動顯得越來越慢。
不過,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翻到第二頁之後,吳真實發現法國的國歌《馬賽曲》是在阿爾薩斯誕生的。
這麼一來吳真實算是明白了一些都德創造《最後一課》的背景了。
於是,吳真實就著這條線索繼續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