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這天,語文課講到了居里夫人的文章《我的信念》。
本來這是一篇非必讀的課文。但是,李老師似乎把這篇課文當做了重點。
李老師為了能夠上好這節課,選擇了預約在前面高中部一樓的多媒體教室作為授課地點。
接著,課堂上,在一張張老舊的黑白照片中,帶著大家一步一步的走進居里夫人的一生。
這樣,孩子們才能透過這些零碎的歷史背景來一步一步的接近最真實的居里夫人。
其中,有李老師蒐集到的一張1927年進行索爾維會議的老照片讓吳真實印象尤其深刻——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洛倫茲,普朗克,薛定諤等一大批鼎鼎大名的科學家都在這張合影之上。
雖然坐在前排的居里夫人的位置相比於正中央的愛因斯坦顯得還是稍遜一籌,不過很顯然這也是非常有分量的位置。
接著,透過一系列的黑白舊照片逐漸的展開了居里夫人的生平往事。
居里夫人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被俄國佔領的華沙度過的,在當時,那是長期經歷戰火蹂躪的國度。
普魯士軍隊,沙俄軍隊和奧地利軍隊都時不時的會出現在周邊。人人自危是那個時期那個地方真實的寫照。
所以,在24歲來到巴黎求學之前可以說是處在非常危險而無奈的境地。
在這樣的逆境中成長為偉大的物理學家,化學家這無疑是非常難以想象的。在那個科學家完全以男性為主導的時代,居里夫人要佔據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地位是相當不容易的。
當然,天賦並不可少,勤奮也是顯而易見的,居里夫人能從物理學家,化學家最璀璨的時期脫穎而出足以說明一切。
接著,居里夫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蹟羅列了出來。
一下子,一個偉大的形象就出現在了孩子們面前。
不止於此,居里夫人的孩子也教育得非常好。繼承衣缽的長女也收穫了諾貝爾獎,小女兒則是一個作家。
於是,再過頭來看這篇叫《我的信念》課文,其凝練的文字就更加讓人佩服。
在李老師娓娓道來的介紹中,一個光輝的居里夫人的形象逐漸走在大家面前。
但是,人無完人。隨著丈夫在車禍中逝世,有較長的一段時間居里夫人也處於低谷中。
於是,接下來李老師也稍微說明了一些在居里夫人的中年時期也曾由於某些原因,在報紙的唾沫中掙扎。
在最艱難的時候,作為世界上最勤奮的科學家也在這些報紙中顯得那麼不堪。
但是,居里夫人沒有因為報紙中的風言風語而停止工作自暴自棄。她依然在努力工作,探尋這些放射性物質的秘密。
李老師高昂的說:“居里夫人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兩個元素的發現和愛國主義精神,還在於這種面對外面的風言風語繼續堅持做手頭事情的態度。正是這種長期的堅持,所以居里夫人能夠為全人類創造這麼多財富。”
停頓了一下,李老師繼續說:“發現一種新元素固然很重要。但是,仔細的去分析它的性質則是更加艱苦和危險的。”
鐳和釙都是放射性很強的元素,經過了幾十年的奮鬥,居里夫人終於讓放射學建築起了基石。而這,這也對現代西方醫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應用最廣的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居里夫人親自操作指導法國各個戰地醫院的放射科。我們知道,透過照X光可以看到體內的骨骼等等東西,從而分辨出體內的大致情況,而現在安全可靠的這些CT儀器則都和居里夫人的努力脫不了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