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辦公室裡面楊晨聽著徐煜的話,抓了抓腦袋。
“不錯的平衡性跟不錯的熱度,《遊戲王》毫無疑問滿足電競化的一個前提,而且這對於保持遊戲的熱度也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徐煜很認真的看著楊晨說道,同時進行著解釋:“同時華威方面也已經進行線下VR體驗店的推進,同時關於之前楊總你提到過的決鬥盤限定裝置,華威方面也在進行研發。”
“同時電競化對於一款遊戲的社群構造也是非常不錯的,如多人線上遊戲要麼目前業界主流的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主打社群層面,另一個則是主打競技層面,《生化求生》可以說就是以社群層面為主的一款遊戲。”徐煜推了推自己的眼睛,從旁邊的資料夾裡面抽出了一份大概二三十頁的資料書。
對於遊戲該怎麼做的好玩,徐煜並不知道,但是透過資料來分析他還是能夠做到的。
而且大多數的遊戲公司也都是這樣做的,這樣製作出來的遊戲,不會成為什麼突破性的,但卻絕對是玩家們認為在那個時間段比較‘好玩’的,因為這些東西是玩家們喜歡的。
所以會有類似的公式化遊戲,不管是普通的手遊還是大型的網遊,甚至是玩家們口中一直說的3A大作。
這種遊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既視感特別的強,就彷彿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一樣,除了劇情跟建模上面改變了,從深度的任務框架還有核心玩法上來看,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就是用資料做遊戲典型的例子了。
“我們自己舉辦《遊戲王》的比賽?”楊晨朝著徐煜問道。
“可以先進行一次線上聯賽進行試試水,獎勵也不用太高冠軍5萬,亞軍3萬,殿軍1萬的獎金額度就足夠了,每個月進行一次。”徐煜朝著楊晨說道。
雖然提議了,但對於電競化徐煜還是非常謹慎,線上模式最多是伺服器跟相關工作人員,以及獎金的成本。
撐死30萬的成本,對於如今的星雲遊戲而言,簡直是小意思了。
畢竟每個月光是發出去的工資,星雲遊戲的支出就超過千萬了。
可線下的賽事舉辦,包括場館的租借,以及外包承辦的成本,跟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還有後期的推廣等一系列,沒有千萬是拿不下來的。
同時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虧損是小,但賽事舉辦失敗對於星雲遊戲的品牌,是一次不小的損害。
徐煜有各種擔心,作為目前星雲遊戲的CEO,他要小心駕駛著星雲遊戲這一艘大船緩緩前進,對於未知的海洋他要慎重。
但楊晨則是沒有想過太多的東西,一方面是《遊戲王》本身在夢境記憶裡面的世界,就有相關的比賽。
其次對於電競類的遊戲,楊晨也有十分多的東西在腦海裡面。
原本對於在結束了《合金裝備:幻痛》後續DLC的食蛇者還有《遊戲王》之後,下一款遊戲該開發什麼型別的,楊晨還沒有想過。
但聽了徐煜關於電競方面試水的戰略後,楊晨心裡面已經浮現出一個想法了。
“電競這方面的話,實際上《遊戲王》的運氣成分要更大一些,雖然說也有一句話叫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如果電競化的話我想我可以開發一款專門以電競為定位的遊戲。”楊晨想著夢境記憶裡面的一款遊戲說道。
聽著楊晨的話,這一次就輪到徐煜懵逼了。
開發一款新的以電競為定位的遊戲?
不僅僅是徐煜懵了,旁邊一直聽著兩個人談話的林佳一同樣也是有一點懵了?
如果他沒有理解錯的話,徐煜剛剛的意思,應該是想要透過將《遊戲王》進行電競化維持遊戲社群的另類粘性。
電競化是為了遊戲本身而服務,只是作為維持遊戲熱度的一個手段,而不是想要專門的搞電競遊戲啊。
“楊總,這不是很合適吧。”徐煜沒說話,旁邊的林佳一倒是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