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特律:化身為人》仍然保持相當高熱度,各大直播間還有影片平臺被其屠版,引起玩家各種熱議的時候。
各大廠商對於新的腦機介面的一個平臺進行了一個加速的遊戲研發。
不管未來腦機介面,能否成為鍵鼠、手柄這樣規模的遊戲裝置,甚至是取代鍵鼠跟手柄的一個地位,成為新時代的一個遊戲裝置。
但就至少目前來說的話,腦機介面這個全新技術的裝置,則是已經給了所有的遊戲廠商一個訊號了。
那就是在現在,玩家群體中對於腦機介面這個全新的裝置是保持追捧的。
《底特律:化身為人》的銷量就是最好的一個證明。
儘管跟傳統PC平臺還有VR平臺上面的銷量相比,《底特律:化身為人》還是比不上那些怪物級別的銷量。
但這是因為腦機介面這個裝置剛剛上線而已,而且從目前腦機介面裝置的架勢來看的話。
只要產品能帶來足夠優秀的一個使用者體驗的話,那可以說失敗的可能性特別的小了。
阻止一樣全新科技裝置普遍開來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價格。
例如當年的腳踏車、汽車、座機電話,再到手機。
每一次科技產品的普及,永遠不是它有多麼的好用。
更重要的一點,更重要的一點,那還是對於大多數人,這些產品能夠消費得起。
而腦機介面裝置,毫無疑問在價格上面並不會成為拖後腿的主要因素。
不管是各大腦機介面研究的機構廠商,又或者是各國有什麼利益,至少對於普通的民眾來說。
腦機介面並不會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而現在這腦機介面的裝置上面,則是一片藍海。
不缺少使用者了,缺少的是裝置上的產品。
對於各大遊戲廠商來說的話,立項腦機介面的上的一個遊戲專案,然後賺一筆狠得。
這是大多數遊戲廠商的想法。
至於能不能夠搶在一大批遊戲爆發的浪潮中,究竟是吃到自己的那一份蛋糕,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成為拉掩埋荒野的枯骨,所有的廠商都已經下意識的忽視後者了。
就如同是在金融市場玩著傳花接鼓的遊戲一樣。
所有參與者都認為自己能夠在炸彈爆炸前脫身離開,而不會去想這個炸彈萬一到自己手裡炸掉了會怎麼樣。
不過對於楊晨來說的話,現在的目標就很簡單了。
那就是進行這一全新平臺的試水。
人工智慧技術的一個強化,加上腦機介面的技術成熟,對於其他行業楊晨不知道會帶來哪些震動。
但在《底特律:化身為人》的開發過程中,楊晨也是感覺到這一項技術給遊戲帶來的改變了。
不會讓遊戲的畫面再次進入到下一世代,但在遊戲的操作體驗上面,卻完全進入到下一世代了。
甚至透過腦機介面的技術,在楊晨的概念中,有許多原本不適合VR平臺的遊戲,可能都會在VR平臺上面大放異彩。
不過更多的還是要進行一個測試。
畢竟光是開發《底特律:化身為人》的過程中,其團隊也是攻克了許多技術上的問題。
而且本身《底特律:化身為人》更多的只是一款電影化沉浸式的遊戲。
跟《最後生還者》這種線性劇情遊戲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