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底特律:化身為人》作為第一款腦機介面操控的遊戲,而受到玩家與業界追捧的同時。
《底特律:化身為人》的劇情,還有整個遊戲的核心也成為了玩家議論的主要話題。
作為一款互動式電影遊戲,《底特律:化身為人》同樣也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講了一個故事。
仿生人還有人類,再加上此前網上討論的比較多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的一個話題。
更讓《底特律:化身為人》的劇情,還有遊戲裡面的世界觀成為了玩家熱議的一個話題了。
尋常關於人工智慧以及機器人的題材,一般主角都會是人類。
而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基本上也是作為殘暴的一方。
但《底特律:化身為人》則不同,遊戲裡玩家扮演的是仿生人。
同時在各個主角的視角中,都能夠讓玩家知道,其實仿生人一直是受害者。
他們之所以會變成異常仿生人傷害人類,更多的是因為人類對他們造成了傷害。
如果非要說的話,大概也只有遊戲試玩版本中的丹尼爾,不會讓玩家太過於同情。
而遊戲裡無論是作為主角的馬庫斯還是卡拉,又或者康納調查案件中遇到的仿生人受害者,都會讓玩家產生一種錯位的感覺。
同樣針對於遊戲裡的一個故事,不少的玩家也各有各的一個看法。
“感覺遊戲裡面的仿生人真的好慘啊!”
“話說想不通遊戲裡的那些人,為什麼能這樣虐待仿生人,儘管是機器人,但從外表上看根本正常人類沒有什麼區別啊。”
“想不通的可以想想看自己怎麼對手機這些東西的,遊戲裡的仿生人看起來挺先進,但其實也就跟我們日常用的手機一樣。”
“沒錯,沒錯,就連陶德那樣的人,都能夠購買到卡拉,就可以想象仿生人絕對不是什麼高奢產品。”
“我對我的手機可愛護了!鋼化膜保護殼一個都沒少!”
“所以遊戲裡不是也有善待仿生人的人類麼?比如卡爾老爺子,還有卡拉在逃亡的路上也有遇到好心的人類,以及最後邊境的檢察員小哥。”
網上玩家在進行一個激烈的討論,同時討論的話題還設計到了一個人性方面的延伸。
例如著名的恐怖谷理論。
一個擁有了人類情感的機器人,按照恐怖谷理論沒有如同《底特律:化身為人》裡的仿生人一樣以真人的外表出場。
那這些機器人能夠當成擁有情感的人類麼?
包括《底特律:化身為人》裡面的仿生人,如果不是人類的外表,那麼還會按照現在這樣的一個故事?
遊戲裡的角色,甚至是玩家還會不會帶入到仿生人的這一邊陣營,並且肯定他們的起義?
諸如此類的話題,玩家們討論的不亦樂乎。
甚至這個話題還很快延伸到了遊戲之外。
甚至一些社會類的節目,以及高校中的講課,都有使用到《底特律:化身為人》這款遊戲來當做一個例子。
尤其是借古喻今,在工業革命時期,生產機器的產生讓許多工人失業,從而引發了諸多的問題。
工人打砸機器,跟遊戲裡的人類虐待仿生人不也是一個樣子的麼?
那麼未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攀升,會不會重演歷史,又或者如同遊戲裡的那樣呢?
許多瞭解過《底特律:化身為人》的玩家,都是激烈的討論了起來。
這種火熱的現象,伴隨著各大腦機介面裝置的廠商主動的宣傳下,反而是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