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戰地》日漸上升的熱度,可以說《星球大戰》的失敗感覺已經是註定的了。
一開始艾派克方面在劇情方面口碑遭到碾壓,還將希望寄託於多人模式,但隨後多人模式褒貶不一的口碑在,則是讓他們徹底明白《星球大戰》已經完全被爆了。
原本國內外各大遊戲直播平臺上面,還有不少的主播進行直播《星球大戰》的多人模式,畢竟《戰地》播的人太多,雖然熱度高但是競爭也激烈。
但播著播著,不少主播就發現,不僅僅他們玩的難受,觀眾看的也難受。
究其原因就在於《星球大戰》在將希望寄託於多人模式後,立刻有進行了新模式的更新,比如推出排外模式。
排位模式,這可以說任何一個遊戲玩家都不陌生了。
一種利用玩家心理的模式。
也就是所謂的排行榜。
比如武俠裡面所謂的兵器譜,天榜、地榜、人榜,這些實際上都能夠看做是排位。
放在遊戲裡面也就是所謂的段位或者分數了,甚至包括PVE模式也有所謂的排名模式,簡單的來說就是利用玩家的好勝心,讓遊戲對他們產生粘性。
可以說很多遊戲,都是利用了這種方法。
這也算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設定。
包括《英雄聯盟》《DOTA》還有《魔獸爭霸》這些遊戲裡面都加入了類似的設定。
而也正式得益於排位的設定,從某種角度給遊戲帶來了很高的活躍度。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適合這一種模式的。
比如此前星雲遊戲所開發的《守望先鋒》還有剛剛開發不久的《戰地》,這兩種型別的遊戲不說完全不適合這種型別,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的玩家而言,可以說並不適合。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讓遊戲中的玩家,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娛樂轉變成了強烈的勝負榮譽感。
沒有排位之前,大多數的玩家,基本上是贏了笑哈哈,輸了雖然有點鬱悶,但也就感慨一下而已。
可如果加入了排位的設定,將一切跟分數,跟段位掛鉤,在沒有大的變動之前,就會加劇遊戲中的惡劣環境。
《魔獸爭霸》中的排位模式僅侷限於1V1模式,也就是說贏了你牛逼,輸了就技不如人,這沒什麼好說的。
而《英雄聯盟》與《DOTA》則擁有上百個英雄,以及各種各樣的裝備,決定比賽勝負的因素太多太多,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變數,也就是所謂的遊戲理解程度。
再加上繁多的英雄,跟各種不同的打法,位置。
可以說能夠讓玩家擁有各種各樣的期待,比如有的人打ADC的位置,可以衝到鑽石水平,但玩輔助到頂也就是黃金的命。
又或者有的人不適合對線,玩線上英雄,也就是白銀水平,但對於局勢的理解這些,玩一個不用預判技術不太高的打野英雄,卻能夠盤活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