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現在的陳旭到底有多麼的尷尬。
搞了半天最後開船的是他,而且因為考慮到直播的元素,他都是預設退出了遊戲的語音,還有關閉聊天介面的。
看著直播間裡面如同過年一樣的彈幕,陳旭咬了咬牙。
好想要反駁啊!但根本反駁不了,好氣啊!
不過不僅僅是陳旭,伴隨著幾盤多人模式玩下來,基本上大家對遊戲裡面也基本上有各種瞭解了。
雖然有兵種的設定,而且也能夠互相配合,但跟《守望先鋒》那種配合不同,《戰地》裡面主要靠的還是槍法說話,但在人數眾多的情況下,這種靠槍說話的重要程度卻又被給淡化了。
加上地圖的多樣性,跟載具的融合,讓《戰地》每一把的遊戲,充滿了娛樂屬性。
甚至很多因為《戰地》劇情而吸引進來的玩家,很快就被其中的多人模式給吸引了。
尤其是在直播網站上面,一開始絕大多數的主播還是進行劇情的直播,但隨著時間播《戰地》的內容反而是從劇情變成了多人模式。
反觀《星球大戰》就變得更尷尬了。
如果說劇情上的話,《星球大戰》是遜色《戰地》一些,那多人模式的部分就直接被碾壓了。
由於兩款遊戲都是同步上線發售,並且在之前的宣傳情況下,也是賺足了玩家們的眼球。
所以其中的內容也不可避免的被玩家們拿出來各種進行對比。
之前劇情部分的元素,其實還好說。
雖然各大媒體都是一股腦讚美《戰地》中關於那一段‘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情。
但對於玩家而言,實際上喜歡《星球大戰》的也並不少。
未來科幻的畫面風格跟背景設定,再加上游戲本身素質也非常過硬,故事也並不是那麼糟糕,算是經典的好萊塢式個人英雄風格。
這種不同題材,不同類別,對於玩家而言實際上是很難用統一的一個觀點去衡量的。
就比如你說惠靈頓牛排配紅酒就是高大上,就是美味;那我就不愛吃,我就喜歡紅燒豬大腸配二鍋頭。
一個題材主打未來科幻戰爭風格,一個題材是復古式戰爭風格。
而且《戰地》的故事優秀,《星球大戰》的故事也不是一無是處,所以雖然在主流媒體,還有玩家主流言論之間。
《戰地》劇情裡面,描寫米勒與他的隊友拯救大兵瑞恩一路上發生的故事,雖然讓人感動。
而且在‘反戰’這個意義上的詮釋,同樣比《星球大戰》要更加的出色。
但喜歡《星球大戰》的玩家也並不少。
可拋開單人劇情這一部分,將遊戲內容延伸到多人模式這邊,那《星球大戰》就直接被碾壓了。
在《星球大戰》的多人模式裡面,其實就是傳統式的FPS遊戲,只不過裡面的槍支變成了科幻式的鐳射槍,而且遊戲的平衡上面也並沒有做好。
比如在《星球大戰》的多人模式裡面,擁有穿戴式機甲的設定,玩家穿上後移動速度、血量都擁有一個極高的提升,而且還擁有紅外功能,也就是所謂的官方透視掛,誰拿到了機甲誰家就能贏。
這本來也沒什麼,後期慢慢調整就好了,但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同期的《戰地》表現實在是太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