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大人覺得如果武威郡有難,我們向金城薛舉求援的話,薛舉發兵前來援救我們的可能性有多少呢?”莊伏狄聽了李文的介紹之後,也是饒有興趣的看著李文說道。
“薛舉此人我不是很瞭解,我只知道總管看人一向很準。而且總管在擇友方面十分謹慎,很少會交友不慎,所以若是總管說在武威郡危難的時候可以向金城薛舉求援的話,那薛舉發兵前來救援武威郡的可能性便應該是實打實確定的,不會出現其他意外情況的。”李文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隨後抬起頭來對著莊伏狄笑著說道。
“薛舉能信任就好,咱們現在整個武威郡的防禦工事已經是準備得七七八八了。就算以我們現在手中的軍隊的戰鬥力,依託工事也能與對面的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掰掰腕子。只是損傷可能會有些偏大,這不是總管想要的結果。所以咱們得想個辦法讓金城薛舉派些兵來支援我們,減輕一下我們面前所面臨的壓力,同時也承擔一些我們的傷亡。”莊伏狄笑著對李文說。
“這恐怕有些不太好吧,當初總管在薛舉門下寄宿的時候。曾經多次受到薛舉的照顧,若此時拉著薛舉前來分擔我們的傷亡的話。可能會讓薛舉對我們總管產生不滿的情緒。到時候怕是得不償失,白白在東線又樹立一個敵人。”李文有些面色凝重地對莊伏狄說。
“這個我自然是知道的,總管這個人哪都好,就是有些太過於重情義了。但是凡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節的一方梟雄,有些事情總管不能做,但是我能做。咱們這些做部下的,不都是為了給總管背鍋才出現的麼。更何況如果是一場必敗的戰役的話,我們拖薛舉的軍隊下水在道義上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但是推演的結果你也是看到了,我們以兩萬新兵尚且可以將面前的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擊退。
此番若是加上薛舉帶來的精銳部隊,想必不僅能將這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擊退,還能借此機會追殺到靈武郡境內,甚至可以直接將兵鋒直抵到朔方郡的城下,逼得那所謂的解世天子梁師都出城投降。所以說這是一場一定會勝利的戰爭,我們叫薛舉來,不是為了坑他。而只是單純的出於結盟友軍的角度,邀請他的軍隊過來跟我們一起分食梁國這頓大餐的機會。但是打仗沒有不死人的,產生些傷亡我們只能表示很遺憾,但是沒有辦法避免。”
莊伏狄苦口婆心的勸著自己面前的這位搭檔,因為自己雖然說在東線全權掌管軍事,但是大軍的行動向來離不開當地官府和百姓的支援,所以大軍能否得勝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要取決於率領軍隊的將領能否與當地的官員愉快的合作。所以此時莊伏狄便是極盡自己之所能,勸說著面前的李文支援自己的想法。
此刻李文的臉上有些陰晴不定,一方面他知道薛舉與李文淵之間的關係,甚至李文淵與薛舉之間是情同手足的。只不過此時各自割據一方,這才使得關係有些疏遠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天下的皇位只有一個人能坐。薛舉與李文淵之間可能最終終將是要有一場大戰的,因為既然已經從紛亂如雜草的軍閥之中一路屍山血海的衝殺出來,便絕不可能再後退一步將唾手可得的皇位讓與他人的。
這是人之常情,只要李文淵和薛舉都不是聖人的話,那麼這件事情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出於這種考慮,此時稍稍的給薛舉的軍隊造成一些打擊,倒也是可以接受的。更何況此次出兵莊伏狄說的明白:並不是讓薛舉白白的出兵,在擊退了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之後,西域軍和薛舉的軍隊兵和一處反擊梁國,計劃中會攻下靈武郡,此外如果順利的話,甚至還要一鼓作氣的攻下朔方郡。
攻略梁國所得的軍糧軍械以及金銀財寶,由西域軍和薛舉兩家二一添作五的分掉。所攻下來的靈武郡,和朔方郡兩郡全部交由薛舉的軍隊控制,併入到薛舉的治下。單從這方面來看的話,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其誘人的提議。最後,李文在衡量了兄弟手足之情與家國大事之後,便還是選擇了家國大事,點頭同意了莊伏狄的建議。
在得到了李文的同意之後,莊伏狄便是修書一封,隨後派遣一名軍梟騎著快馬加急送到了薛舉的手中。
薛舉接道武威郡的書信之後,開啟信件之間上面詳盡地寫著莊伏狄邀請薛舉出兵與西域軍共抗東突厥和梁國聯軍的事情,以及後續反攻進梁國境內之後所得戰果的分配辦法。
薛舉當即便是召集朝臣商議此事,其實出於薛舉本人意願的話,其實還是十分地傾向於出兵援助李文淵的西域軍一把的,畢竟自己的兒子此時還在李文淵的手下任職,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眼見著李文淵的後院起火。但是他現在家大業大,手下的軍隊中也是派系繁雜,朝堂之上更是出現了很多支援薛舉起事的勢力的代言人。這些人薛舉雖然心中十分的不屑一顧,但是在朝堂之上,還是要與他們商議一些國事的,例如次出兵援救武威郡的行動。
在朝堂上,薛舉向面前的朝臣詳盡的闡述了莊伏狄傳來書信上所寫的事情。書信上所述便是莊伏狄向薛舉保證說此次抗擊東突厥和梁國聯軍的戰鬥,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並且承諾說,薛舉的軍隊可以隨時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退出戰場,西域軍不會有任何怨言。
但是相反,如果薛舉的軍隊選擇拼上一拼的話,那麼戰勝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之後,反攻進梁國的境內所獲的一切戰果都由兩方平分。而且所攻陷的梁國土地只要薛舉想要,都可以全部歸到薛舉的治下,西域軍依舊不會有絲毫的怨言。
這封信件所述的內容一經薛舉複述給朝堂上的朝臣們聽,當即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