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思啊,想那李文淵是何等樣人呢?他佔據西域至今不過區區數年的時間,便已經能夠訓練出一支將西突厥的軍隊打的丟盔棄甲的雄師出來。足以見得此人野心絕不會只侷限在西域一地,不過此時他是腹背受敵無暇東顧,這才提出與我秦國共同出兵,以對抗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這實在是李文淵力所不逮,無可奈何之下才使出的一條緩兵之計。
陛下與李文淵共同出擊梁國的話,這是否標示著我們要對梁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呢?我們現在被李淵,梁師都和李文淵夾在了中間已經是三面受敵的一個情況了。只是目前這三個敵人之間還保持著一個十分微妙的平衡,所以並沒有起戰火。但是這個平衡十分的脆弱,哪怕只要被施加任何一點點的外力便有可能打破掉。如果我們一旦和李文淵聯手出兵進攻梁國的話,即使李文淵能夠按照盟約中所提到的那樣,將所攻陷梁國的土地悉數給予我們,那我們能否守得住還在兩說之間。而且平白無故結下了與梁國,也就是梁師都的仇怨。
同時北面由於東突厥接壤,平白無故的又新增了一個敵人。故此,無論從哪個方向上來看,與李文淵共同聯手出兵,都是得不償失的事情。因此,在出兵救援武威郡的方面,老臣並不贊同。”一名髮鬚皆白的文官老者在聽到薛舉提議出兵與李文淵共同出擊的訊息之後便是站出班列反駁道。
“對啊,陛下。正如張老所說,此行出兵與李文淵共同對抗東突厥和梁國的聯軍的確是不明智的選擇啊,咱們全國現在本身就兵源稀缺,更何況在東南方向還有李淵的軍隊在一旁虎視眈眈;在東北方的梁師都軍隊此時已經與東突厥一起攻打李文淵無暇南顧。但是我們一旦出兵,協助李文淵防守武威郡的話,保不齊東南方向的李淵便會派出大軍直搗我們的後方。到時候我們後方空虛,一旦被李淵的軍隊趁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啊。”另一名文官也是出班站在了髮鬚皆白的老者身邊說道。
“放屁!你們這些個只知道讀些四書五經的腐儒懂得屁。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我們秦國的軍隊之中有多少軍械物資都是李文淵提供的。咱們秦國境內本身工匠就十分的稀少,然後你們這些腐儒又非要搞些什麼三教九流的區別,什麼士農工商的打壓。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我們秦國境內所有的工將都跑到了西域的境內,沒有這些工匠拿什麼去打造兵械?沒有兵械拿什麼去跟別人打仗?戰場上打不贏敵人,難道要指望著你們這些腐儒去兩軍陣前跟敵方的百萬大軍去舌戰嗎?你們有這個膽略嗎?你們只會在這朝堂這兒罵罵當政者的不公,還說什麼貿然出兵會導致周圍微妙的平衡的破裂。你們可知道如果沒有李文淵每年給我們秦國提供的兵械支援的話,我們秦國還能拉起多少的軍隊?連現在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還提什麼爭霸中原!”就在薛舉的臉色沉下來的時候,一名薛舉一手提拔的軍隊的武將站出來說道。
“哎,劉將軍說話有些急躁了不是,張老他們也只是出於替我們秦國的國運著想,這才有剛才的一番言論。他們說的也不是不對嘛,我們現在秦國確實是四面環敵,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勢。只是張老他們終日在朝堂之中謀劃國事,不曾深入瞭解過軍事方面的事情,所以此時說話便是難免有些偏頗,會說些不切實際的言論。
還有張老,您也是我們秦國朝堂上德高望重的元老了,怎麼此時考慮起事情的時候,卻會出現如此明顯的披露呢?我們秦國現在雖說周邊的勢力之間達成了一個很微妙的平衡,但是從邊境的接壤方向的上來看的話,無疑數西域的李文淵與我們接壤的邊境最長。而且陛下與李文淵也是有些交情,何況我們兩方勢力之間暫且還是有一紙同盟的約定的。所以此時我們可以將更多的軍隊都部署到東面去,去防禦梁師都,去防禦李淵。現在若是連李文淵一起得罪了,恐怕我們秦國現有的軍隊連邊境上的防線都填不滿。
所以依我的看法,這梁師都與李淵早就是我們秦國的敵人了,此刻便也是不怕再多得罪一次。但是李文淵卻最好不要得罪他,梁師都此時不過是東突厥始畢可汗手下的一條狗,他手中的軍隊近半數都是突厥人。而且突厥人一直對我們中原內地是虎視眈眈的,雙方早已是世仇。所以說,梁師都與我們之間的仇恨。便是東突厥人與我們之間的仇恨,至於東南面的李淵更是得到的東突厥人的扶持才能得到一支往而不利的軍隊。但是李文淵現在卻有著將突厥人在草原上打的丟盔卸甲的能力,其軍隊的戰鬥力可見一斑。如果說此時一定要得罪一方勢力的話,我還是比較傾向於結交李文淵去對抗突厥和他的走狗們。”這時旁邊又站出來一個文官充當和事佬說道。
看到有人出來和稀泥,那名武將便是一甩袍袖的哼了一聲,站回了自己的班列中。一開始出來說話的那個鬚髮皆白的老者,此時也是抱著文人的清高,此時也是重重的哼了一聲,也是回到自己的班列中。
薛舉正在龍椅上閉目養神的聽著朝堂中的群臣議論紛紛,此時聽的朝堂中有些安靜了下來,於是便緩緩的睜開了雙眼,看著滿朝文武,沉聲說道:“諸位愛卿可都商量妥當了?此行出兵援救武威郡。誰贊成。誰反對?”
聽到薛舉說此話的時候,那位鬚髮皆白的老者還要向前邁步進言,卻看到了薛舉陰沉似水的目光,隨後被一旁的那名做和事佬的文官扯住了袍袖,那名文官在老者的耳邊輕聲說道:“張老莫要再生事端了,可要想想二皇子現如今還在李文淵處為官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