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午門上敲響鐘聲的前一刻,趁著午門未開,已經由雙喜率領二十名將士護駕,穿過右順門和左順門,來到文華殿了。
李自成從武英殿啟駕片刻後,竇美儀先由四個宮女捧著香爐,從作為皇帝寢宮的仁智殿出來,也登上右順門樓。隨後,王瑞芬帶一群花枝招展的宮女,帶著一股香氣,登上右順門樓。竇美儀的臉上和鳳眼蛾眉處處掩藏不住湧出內心的喜慶笑容,面對窗子坐下,而十來個宮女侍立在她的左右。
李自成已經在文華殿西暖閣的龍椅上坐下,神色沉重。滿洲人正準備興兵南犯和吳三桂想據守山海關抗拒不降,這兩個軍情探報最使他放心不下。他從昨天下午起,就暗暗地盤算著不得已時的作戰方略。但是他對吳三桂的投降仍抱著幾分希望。他反覆思索,既然崇禎已經亡國,江山易主,吳三桂再忠心保明朝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而且也沒有什麼前途,何況吳三桂的父母和一家三十餘口已經成了人質,全家性命決定於他降與不降。他欽差張若麒和唐通送去了犒軍白銀四萬兩,黃金千兩,又答應仍封吳三桂為伯爵,世襲罔替,這樣的寵遇厚恩,應該使他傾心歸順。所以儘管宋獻策和李巖都認為吳三桂抗拒不降的成分為多,但是不見到派去的使者回來,他總是仍希望避免作戰,為大順的北伐軍儲存元氣,以應付滿洲人的來犯。
一個小太監用銀托盤捧來蓋碗香茶,放在御案上,輕輕地退了出去。隨即吳汝義進來,跪下去叩了一個頭,奏道:
“臣已遵旨為羅虎安排一座好的宅院。他很快就會到京。稍事休息後,臣即帶他進宮陛見,聽皇上重要面諭。”
李自成點點頭,心中暗想:可惜像小羅虎這樣的得力將領太少了!
“唐通和張若麒還沒回來?”他問道。
“回陛下,唐通和張若麒已經回京。他們昨夜宿在通州,今日早晨趕回京城。”
“快傳他們來見我。”
“剛才臣接到軍師府稟報,說二位欽差正跟隨兩位軍師從軍師府騎馬前來,稍候片刻就會到了。”
吳汝義叩頭退出之後,劉宗敏和牛金星進來,行禮之後,李自成叫他們坐下,說道:
“昨晚發生的兩件事,孤已知道。眼下北京人心不穩,我們原來不曾料到。看來吳三桂的及早投降同後日順利登極,兩件事至關重要。觀看演禮後,我們再仔細商議。五鳳樓上的鐘聲已經響過一陣,此時文武百官正在進入午門。你們趕快到左順門樓上,觀看演禮。孤要等張若麒和唐通來面奏去山海關的結果,他們跟隨獻策快來到了。”
劉宗敏說:“我風聞吳三桂不願投降,張若麒與唐通進宮就可以完全清楚。倘若吳三桂敢抗拒不降,請陛下決定辦法,不能留下他成為後患。”
“你說的很是。”李自成停一停,接著又用堅定的口氣說道:“等孤聽了欽差面奏之後,我們就商議辦法。江南未平,東虜又將進犯,我們對身邊的吳三桂一定要先下手為強。消滅他之後再打敗滿洲南犯之敵!”
劉宗敏和牛金星從李自成的面前退出以後,出了文華門,向左順門走去,心頭上都有一種沉重情緒。昨天晚上,宋獻策分別拜訪了劉宗敏和牛金星,將劉體純探到的滿洲人正在調動八旗人馬和吳三桂準備據守山海關不肯投降的絕密訊息告訴了他們,所以他們在文華殿見過聖駕之後,一面向左順門走去,一面在想著皇上很快就會聽到張若麒與唐通的稟報。是否要對吳三桂用兵,這是大順朝一件大事,在今明兩日內就要決定了。
李雙喜對今天的演禮非常感興趣,帶著四個小校,肅靜地站立在左順門的硃紅門檻裡邊。只見他向身邊一名小校吩咐了幾句話,那小校不敢怠慢,立刻走下臺階,打算從金水河和午門之間穿過,奔往右順門去傳令。但是剛剛抬步,聽到李雙喜小聲吩咐:“繞皇極門後邊過去!”小校恍然明白,立刻退出左順門,越過一道石橋從宮牆外邊往北,奔往文昭閣去了。
正在這時,劉宗敏和牛金星到了。李雙喜帶他們登上左順門樓,憑窗坐下,當即有侍衛用朱漆托盤捧來了兩杯香茶放在几上。劉宗敏回頭說道:
“雙喜兒,你不要在此看了,快回文華門值房去。皇上召見張若麒與唐通,有什麼重要訊息,你立刻前來稟報!”
李雙喜恭敬地回答一聲“是!”下樓去了。當他回到文華門時,聽見從皇極門前丹墀上傳過來靜鞭三響,同時看見張若麒與唐通跟隨著宋獻策和李巖帶著一群僕從進東華門了。
李自成正等著欽差來見,忽聽見從皇極門前傳來了連續三次響亮的鞭聲,他的心中一動,暗想道:“這是靜鞭三響!”果然,停了片刻,又從皇極門前傳來了鼓樂之聲。李自成心中明白,群臣的隆重演禮開始了。直到此時,他仍然希望劉體純昨天所面奏的山海關訊息不十分確切;縱然吳三桂有不降之心,但經過張若麒與唐通力勸,總該有轉念餘地吧?
李雙喜回到文華門不一會兒,宋獻策和李巖帶著張若麒與唐通也到了。宋獻策和李巖為著尊重新朝的朝廷體統,很自然地停留在文華門內,也不敢大聲說話,只是輕聲叫雙喜進去啟奏皇上。李自成正盼著他們來到,對雙喜說道:
“快叫他們進來!”
宋獻策、李巖等在御前叩頭以後,李自成命他們坐下,隨即問道:
“二位前去山海關犒軍勸降,結果如何?”
張若麒與唐通不約而同趕緊站立起來,按照幾天來在歸程中反覆議好的措詞,由張若麒向新主躬身回答:
“啟奏陛下,臣與唐將軍奉旨攜鉅款赴山海關犒軍,宣佈陛下德意,勸說吳三桂從速降順。吳三桂拜收陛下諭旨與犒軍鉅款,頗為感激,確有願降之意。但關寧將士,人數眾多,也有人不願投降,誓為明朝帝、後復仇,不惜一戰。遇到這種情況,吳三桂十分猶豫,希望陛下諒其苦衷,寬限數日,使他能與關寧將領從容商議。”
李自成一聽,明白吳三桂想用緩兵之計,等候“東虜”大軍南下,在心中暗說:
“二虎的探報果然確實!”
他沒有馬上再問,而是想到了對山海關用兵的大事。就在他沉默無言的片刻之間,從皇極門前隱約傳來了音樂聲和鴻臚寺官的贊禮聲,這更增加了他對吳三桂的惱恨。想了一想,他接著問道:
“吳三桂可知道孤將於四月初六日舉行登極大典?”
唐通趕緊回答:“臣一到山海關即將皇上登極大典的日子告訴了他,希望他能親率一部分文武官員來京,參與盛典。”
“他不肯前來?”
“是的,陛下。”
“也不肯派遣官員送來賀表?”
“是的。請陛下息怒。”
李自成又問道:“聽說吳三桂加緊備戰,督催軍民日夜不停,將西羅城繼續修築,尚未完工,是不是決意對孤的義師負隅頑抗?”
張若麒與唐通被逼問得背上出汗,只好回答說是。此刻使他們惟一放心的是,他們同吳三桂談的一些不利於李自成的私話,連吳三桂的左右將領都不知道,李自成縱然英明出眾,也決無猜到之理。
李自成繼續問道:“兩位愛卿在山海衛,可聽說滿韃子的動靜麼?”
張若麒答道:“臣在吳三桂軍中,風聞瀋陽多爾袞正在調集滿蒙八旗人馬,將有南犯舉動。但東虜何時南犯,毫無所知。”
“吳三桂會不會投降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