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答應相助
劉厲一邊倒酒,一邊自然地說道:“此次朝廷是無將帥可用,而先生是將帥之才,之前就當過九江太守,頗有名望,不請先生還能請誰?”
盧植微微一愣,隨即臉色轉為嚴肅,忙站起身,向屋外走去。
四下確認無人後,他把屋門關緊,緊張地轉過身,快步走過來,壓低聲音,厲聲質問道:“誰告訴你的。”
劉厲見狀,趕忙答道:“這都是學生自己的猜測,沒人告訴過我。”
來之前,張世平可是對他千叮嚀萬囑咐,萬不可說是他講的。
這可是機密訊息,劉厲畢竟是盧植學生,知曉也就罷了,盧植不會為難他。
而張世平不一樣,他是商人,若盧植應朝廷之召,奔赴九江郡上任太守,那第一個便會治罪於他。
隨後,盧植的臉色才恢復過來,擺擺手道:“對生活中的細節觀察仔細入微,還真有些本事,為師果然沒有看錯人。”
說完,盧植從自己的辦公桌上將詔書拿過來,放到劉厲面前,說道:“這是朝廷的任命,九江郡蠻族再次叛亂,召為師前去平定叛亂。”
“老師,這是好事啊,說明朝廷還記著您。”劉厲見狀,趕忙說道。
盧植無奈地笑了笑,道:“這肯定又是哪人在皇上面前提到我了,我辭官返鄉只是想辦好學堂,並不想再幹涉這世俗的紛爭了。”
見慣了朝廷的紛紛擾擾,盧植已然心累。
遙想當年,他被徵為博士,從此步入仕途,文武兼備,揚州九江郡叛亂,是他被派去平定,可他也因此身體落下了病根。
他又何曾不想報效國家,大丈夫當征戰沙場,馬革裹屍而還。
可一方面他身體不適,另一方面,朝廷中有小人作祟,在為難他,於是乎,他選擇辭官返鄉,不如在家鄉開展教育事業,來的清淨。
高誘,便是他在九江郡平定叛亂後撿回來的孩子,見高誘研究注史頗有才華,就收他為自己的學生。
因為高誘出身貧困,盧植也一直對他頗為照顧,如果他應朝廷詔,前去九江,整個學堂中的學生,唯有高誘他是最放心不下。
“劉厲,依你之間,為師是去還是不去呢?”
劉厲拿起朝廷詔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此次不僅僅是九江郡的蠻族叛亂,更有廬江郡的蠻族也一併叛亂。
朝廷徵召盧植,不僅僅是召他為九江郡太守,更召他為廬江郡太守。
兩郡太守,不可謂不是對他的重視。
而盧植心有顧慮,便在於高誘一人。
劉厲來到學堂時,整個學堂教室裡仍亮著燭火,他仔細望去,便認出還留在學堂內學習之人是高誘。
高誘有才也刻苦,為了註解戰國策,每天每夜都待在學堂。
這一舉動也讓盧植注意到了,所以盧植每天都會故意在學堂多留些時間,以此保護好高誘的安全。
“先生,您當然要去,而且您一定要聲勢浩大的去,這樣才能引起朝廷對你的足夠重視,此次出任兩郡太守,千載難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