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夜色蒼茫,群星橫空,方信夜居於三洞關間山之巔,目視蒼穹
對方信來說,現在天地奧妙已經盡在手中。
只見茫茫大地,如是細細而分,就見得無數的光點瀰漫,如銀河之流,川流不休,這一點光,就是一人之心,一人之氣
如是太平盛世,萬世如洪流,聚出紫氣,依於帝國,如天柱,連線天地,是以駕御萬物,這就是所謂的龍氣了
龍氣者,核心實是人之氣
上古諸王,實是神裔,承神力而統治萬民,而自祖龍創立龍統,是有龍脈(此龍脈和大地龍脈不同)
所謂的龍脈,實際上就是得了人之氣而凝聚出的位格
世人愚昧無知,把性命前途依託於上主,既然依託,在方信眼中,此人之氣就被其主所懾,按照得人氣的程度,又可簡單分成蝦米、魚、蛇、蟒、蛟、蛟龍、真龍之分
當然,這又分為假格和真格
蝦米,指百姓者,凡自食其力,不假於人
魚是指文途。可指那些社會地豪強地主。他們雖然控制著佃戶和夥計。卻難以得其心。因此也就是此類。也指那些透過仕途獲得官位地人
而氣象能顯蛇者。就是得了一些人真心跟隨。如到此位。就很可能按照命格和行動。開始得五德中地一德。雖然極其微弱
蟒者。巨蛇。古代又認為蟒來統帥群蛇。所以。古代蟒袍。是官員地象徵。其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也就是統治萬民。但是這些。多是假格——也就是因為官位而統治。而非是萬人奉其為主。因此得位有風雨。失位就沉淪
蛟和蟒地區別就在於蛟。具備了龍性。所謂龍性。就是神性。就是獲得一大批人真心奉其為主。而得其氣。而暗成格局
古稱。蛟能發洪水。後世。以蛟為潛伏王者之稱。換句話說。能具備影響天下地力量。就為蛟
至於蛟龍和蛟地區別不大。差別是龍性地大小。但是具體判斷還是很明確地
蛟只可發洪水,是屬於地上,而蛟龍,已經飛上天,行雲施雨,幾可和真龍相似。唯一的區別就是,真龍不易,而蛟龍可易
換句話說,開國皇帝之後,後世因世襲職位而飛天,行雲施雨,大部分是蛟龍,一旦失去了帝位,立刻就會墮落
真龍: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多指擁有億萬眾生之氣而成龍者
方信眼見而去,見蒼茫大地,億萬百姓之氣,多已經散失,非是一天柱,心知天下百姓,已經開始離心離德,而離心離德,就使真龍天子氣衰退瓦解
再看天上,見星斗密佈,光華照耀,萬星窺視大地——如是大地龍氣穩固,如一屏障,只有順從其氣的星辰,才可降臨大地,以輔助龍脈
但是一旦大地龍氣崩解,萬星下降,各爭其命,各輔其主
靜心觀看帝都方向,片刻之後,果見得那帝都上空龍脈天柱,比起全盛時,已經散失了大半,又突然之間,一道強烈紫氣騰昇而起,劃過天際,直射天空
而這道紫氣衝上天空地一瞬間,一顆星辰頓時響應,兩氣一交,這星辰光輝頓時變成斗大,灼灼而亮,搖曳生姿,大有搖撼乾坤,進而令天地翻覆之勢。
天人相感,星辰入命,方信目睹之下,心神一震,卻出了一絲微笑:“恭喜高相得真龍之氣,又得天人感應了。”
實際上,星辰萬古長存,哪有什麼隕落之說,只是能望氣者,可見其光輝大小,以及入不入世而已,入世承星命者如果死亡,那星辰之氣就不能直接連線到大地,在望氣者眼中,其光就暗淡了
天人交感,天柱一成,就見帝都,一大一小,兩個天柱,各有龍氣,而開始相互絞殺起來,方信直向上天,卻見滿天星斗,似有所感,閃爍生輝,也欲入世。
方信又直向西南,果趁此一景,又見得西南龍氣,也成一柱,直衝天地,數顆星辰都已經感應,個個星光燦爛,光華卻甚熾烈,直有擇人而噬之像。
方信冷笑
西南蠻司,卻早早已成天柱,而各星也入命,因此暗成氣候,難怪本來按照氣運,卻大有機會成龍統一天下
突的心中一動,卻見一片星斗,數星光華璀璨,但閃爍不定,似有感應之意,方信凝視片刻,卻只是一笑,並沒有趁勢感應天星,片刻之後,星像隱去,方信凝視著帝都
永安十二年二月
一覺醒來,就見得淡淡地陽光在房間中,夏盤起身,就發覺已經是上午辰時了。
他打著哈欠,穿上厚衣出來,他住的這店,卻是一家中等旅店,前後有客樓三棟,院落四重,這時,雖然才是二月,但是畢竟是帝都,也住了六成的客人。
“的確是帝京啊!”起床之後,把門一開,沒有多少時間,就有夥計送上熱水,他就梳洗了。
出了房門,幾個軍人早已經起床,在院子中鍛鍊筋骨,見得了夏盤出來,就行禮說著:“夏管事!”
這次前來帝都,是方信向高相奉六十大壽禮,這是私人的事情,因此夏盤以李府管事的身份比較恰當,前幾日,就把禮單、名帖遞進去——當然,最得意的,還是透過手段,讓高相地兒子在古玩中以偶然淘到的名義,買到了這方玉璽,以三千兩銀子折價
不過,他可沒有本事夜觀天像,尋思著去見得高相一面。就可知道高相到底得了玉璽沒有,但是高相現在權傾朝野。拜訪者不計其數,據說,五品以下,連面也見不得,五品以上才排著貼子,等候相爺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