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過,扎眼就是半個月,冬雪降臨
傅平的問題,意外解決了,終還用不著殺人,方信本體只是和蕭紅琴說過此事,商業主持人就換人了,作為五階,蕭紅琴更意識到了位面排斥力的影響。
而這一年應該有的十萬石,就已經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陸續送到了三洞關,一石百斤,十萬石就是一千萬斤,如果用於五萬人的話,正好是半年的口糧。
其實,李家這十數年,田產與日而增,特別是製藥的藥堂,雖然薄利多銷,也年可獲利二萬兩銀子——雖然現在世道漸亂,但是一兩銀子還可買上二石半糧食。
但是這錢自然不能投入到政軍事上,私家補公家,是有謀反嫌疑。
一行三百騎行於雪地。
此時,大雪停了下來,放眼望去,雪莽莽的一片,時有一些樹木上放著雪,望了過去,竟然沒有絲毫人煙,一片孤寂,偶爾傳來狼嗥,聽得人毛骨悚然。
行走在路上,只有馬蹄下的白雪在沙沙作響,到了一處,卻看見了一個倒塌了一半的驛站,方信勒住了馬匹,緩緩前行了。
“大人,這就是建成郡的情況了,真是百里無人啊!”三百騎中,嶽名時等將都隨之,一年多來,在方信的經營之下,士兵補充兵餉基本上達到八分,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使一眾將領對他的感覺有所轉變。
建成郡啊,固明縣就在其中呢,這是當年的領地,現在也想必是廢墟一片了吧!方信笑著不語。真的要補充糧衣,是可以辦到,但是這又何必呢?
就和他現在,基本上維持四萬人一樣,對各鎮各衛的補給,也維持在一定限量下。
朝廷節制邊鎮地手段是什麼?無非就是糧草物資地供應。只有傻瓜才會透過各種各樣手段來使自己豐衣足食。
除非自立。或者馬上就要自立。不然地話。保持著對朝廷地要求。哭窮哭餓。這不但不是壞事。而且在朝廷心目中。是大好事。
假如方信一下子解決了糧草和武器。豐衣足食。自給自足。完全不需要依靠朝廷。那不反也不行了——朝廷絕對不會允許。這等於就是獨立藩鎮了。
最多隻能自給一半。這是方信地估計。也很可能是朝廷地底線了。
這樣地話。流民三十萬地話。就可軍屯五萬戶左右。也差不多是這個位置。三十萬人地話。實際上兩個縣就可安置了。
雖然這裡由於二方交戰。成為了戰爭中間線。上百里內。百姓早就沒有了。但是推進百里。佔領二個或者三個縣。還是有把握辦到地——而且這裡原本也是肥沃之地。雖然土蠻成為了大半個省地主人。但是實際上。由於土蠻部落制地影響。再加上漢蠻對立嚴重。最重要地是。面積廣大近百萬公里。人口現在卻只有百萬左右。因此土蠻遠沒有建立鞏固地統治。
地廣人稀,處處用兵,蠻司上次集五萬兵攻城不果,損失五千人,已經傷了元氣,退出百里。這一片土地就是方信了。
想到這裡。方信就問著:“這裡就是三道子縣了?”
伴隨的姜清柏清聲說著:“正是,三道子縣。原本戶籍八千戶,如今十室九空了,如是屯田的話,可屯二萬戶!”
邊疆之地,面積非常大,省有百萬公里,郡十數萬公里,而一縣也有數千平方公里,在內地已經是二個甚至三個縣地面積了。
屯田制,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
“你仔細說來。”
“是,大人,按大人所說,屯田與軍相當,是五戶一伍,十戶一火,五火一隊,五隊一營,一營設一堡,二百五十戶,每戶十畝地,是以一堡三千畝地。”
“各堡,建其稜堡。”方信補充了一句。
“是,建其稜堡,二百五十戶,正好是日出而休,日落而入堡之地。”
蠻司讓出百里之地,也並非好意,方信要軍屯的訊息並沒有隱瞞過人,他們的思考就是——你現在躲在了高高的三洞關內,無可奈何,搶無可搶,但是你軍屯,總要出關吧,那就是任憑魚肉了。
不過方信自然明瞭,他很乾脆,根本不建農村農舍——直接建一個城堡。
稜堡,原理就是菱形稜角,使城門、城牆、通道都得到了完美的掩護,交叉火力,相互掩護,把死角完全消除還大大擴充套件了防禦線。
地球歷史上無論是明軍還是清軍面對這種東西時,即使攜帶大炮他們的選擇也都是長期圍困,最後靠飢餓和疾病迫使守軍投降,在遠端攻城重炮出現前,這種稜堡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攻克”!
一個基本稜堡,容納千人而住,又有數百人守衛,可使數千人無法攻克。
關鍵是,這種稜堡建造的費用並不算高,而且也省了各戶建家建戶以及建村子圍牆的工夫,相比之下,還是合算。
最重要的是,方信採取了中國古代塢堡,或者說西方領主堡的經濟政治模型。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末年,強宗豪族就開始建築塢堡,南北朝時,塢堡壁壘更是遍佈於北方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