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項羽剛轉背,彭越又冒了出來,連續又攻下了十幾座城池。
此時,項羽也算是看明白了,范增說得對,彭越這小子滑如泥鰍,很難逮住。
所以,乾脆吃了秤砣鐵了心,先滅了劉邦再說。
滎陽城外,項羽調動大軍把劉邦團團圍住,同時還斷了漢軍糧道。
漢軍糧草貴乏,漸漸地難撐危機。
對此情形,張靚早有預計,告知劉邦,這段苦日子必須撐過去,只要撐到韓信、英布和彭越那邊壯大到一定程度,到時候,三把尖叉齊齊刺向大楚,到時候,天下可定。
也就是,此戰,必須是漢王要扛住。
當然,糧草的問題還是必須得解決。
所以,就連張良,也多次外出搜尋糧草,多次疏通糧道。或者乾脆去楚軍那邊搶一些糧草過來。
有一次,張良又帶隊出去找糧去了。
漢王劉邦在營帳之內,也是有些著急,對群臣說道:“連子房兄都得上陣了,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啊。”
劉邦經常用這樣的話啟迪群臣為自己出謀劃策。
此時張靚不在,陳平、麗食其等群臣倒是在邊上,聽了劉邦的一番感嘆之後,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
麗食其算是漢軍之中比較厲害的謀士了,因為他資歷比陳平更老,隱約算是除了張靚之外,漢軍第二軍師。
此時,他果斷獻計道:“昔日商湯伐夏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秦王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其社稷,使之無立錐之地。陛下誠能復立六國之後,六國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風慕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稱霸,楚人只得斂衽而朝。”
意思就是讓劉邦此時分封各地,復立六國,以調動各地的積極性。
劉邦覺得此計大妙,拍手稱讚,速命人刻制印璽,準備使麗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張靚外出歸來,拜見劉邦。
劉邦邀請張靚共進晚餐,一邊吃飯,一邊得意洋洋地表示,自己得到一妙計,可解決目前的難題。
張靚倒是驚喜了一下,問道:“不知何計?能得漢王如此推許!”
劉邦得意洋洋把實行分封的主張說與張靚聽,並問此計得失如何。
張靚聽罷,心叫不好,忙問:“這是誰給陛下出的計策?”
劉邦看到張靚臉色不對,頓時急忙說道:“這是食其先生的計策,我覺得很好啊,怎麼?有何不妥嗎?!”
張靚搖搖頭,接著說:“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壞了。不僅僅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而且還後患無窮。”
張靚說的可是心裡話。
當時在彭城的時候,諸侯來投,劉邦手握六十萬大軍,依然不過烏合之眾。
連項羽的三萬精兵都擋不住。
如今,歷經彭城之敗,劉邦總算是跟那些諸侯們撇清了關係,逐漸走上了強軍之路。
現在,麗食其這老頭,竟然又來了這麼一出。
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看到張靚無比嚴肅的表情,劉邦頓時也慌了,驚慌失色道:“為什麼?還請子房指教。”
張靚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雙快子,開始跟劉邦扳扯這其中道理:“往昔商湯、周武王伐夏桀殷紂後封其後代,是基於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時還可以致其於死地的考慮,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項羽並於必要時致其死地嗎?”
頓了頓,張靚又連續發問。
“昔日周武王克殷後,殺了商紂王得到了他的頭顱,如今陛下能得到項羽的頭顱嗎?”
“表商容之閭,封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是意在獎掖鞭策本朝臣民。現今漢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賢的時候嗎?”
連續三問,把劉邦問懵了。
張靚接著說道。
“武王散錢發粟是用敵國之積蓄,現漢王軍需無著,哪裡還有能力救濟飢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