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兵車改為乘車,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戰正急,怎能效法呢?”
“過去,馬放南山陽坡,牛息桃林蔭下,是因為天下已轉入昇平年代。現今激戰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
“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給六國後人,則將士謀臣各歸其主,無人隨漢王爭奪天下。”
“楚軍強大,六國軟弱必然屈服,怎麼能向漢王稱臣呢?”
這些話,藏在張靚心中已久,此時要不跟劉邦說明白,劉邦一旦犯渾,走出這一步臭棋的話,那麼這大漢王朝絕對會化為空中樓閣。
事關大局,張靚也就顧不得麗食其的面子了,深入分析,字字珠璣,精妙至極,且切中要害。
張良借箸諫阻分封,使劉邦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當時,劉邦就輟食吐哺,大罵麗食其:“這老傢伙,差一點壞了老子的大事!”
然後,劉邦趕緊下令立即銷燬已經刻制完成的六國印璽,絕口不提復古六國之事。
麗食其滿心等著去出使六國的,結果等來了此事休要再提的訊息。
稍稍一打探,麗食其頓時知道了,原來是張良張子房回來了,跟漢王說了什麼,然後,自己的計劃就泡湯了。
心中知道張靚乃是漢王最尊敬的謀士,而實際上,麗食其心中最佩服的也是張靚。
但是,出了這檔子事,麗食其心中還是很不服氣的。
別人不服氣,只會放在心中,不會擺在明面上。
但麗食其號稱狂生,並且又跟張靚有舊,是故,不服氣的話,那就直接殺上門請教。
麗食其備了一個食盒,提上幾罈美酒,前來拜訪張靚。
張靚自然知道這位老先生要討個說法。
而且,張靚也相當欣賞麗食其這種明人不做暗事,有事當面問的性格。
於是,兩人就在酒席上推杯就盞,酣暢淋漓地辯論了一場。
道理不辯不明,尤其是對麗食其這樣的文人來說,正確的就是正確的。
聽了張靚一席話之後,麗食其悚然大驚。
當即明白過來。
古今時移勢異,絕不能照抄照搬“古聖先賢”之法。
所以,漢王不僅僅不能封復六國,相反,封土賜爵是一種很有吸引力的獎掖手段,漢王應該將其賞賜給戰爭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勵天下將士追隨漢王,使分封成為一種維繫將士之心的重要措施。
酒席之上,麗食其坦然承認了自己的侷限性,十分汗顏地表示自己差點好心辦壞事。
當即,這位老先生竟然對著張靚,就是長長地一拜,表示自己心服口服。
張靚趕緊將他攙扶起來,笑著說道:“自從下邳文會開始,我跟先生就已經熟識,先生之智,也是當世無雙,只是,這世上之事,勢無常興,所以,就連子房我,判斷出現錯漏,也是常有之事。”
麗食其端起酒鼎,笑著說道:“說起下邳文會,那麼我就更沒有心理負擔了,誰都知道,自從下邳開始,我就弱了子房你一頭,哈哈哈,你終究才是文會文魁,在你面前,老頭子始終只能說千年老二。”
這位還真是風趣,張靚笑著端起酒鼎,也大聲說道:“好,一切都在酒中,先生請。”
麗食其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鼎酒,然後說道:“子房你回來得剛剛好,我這邊還有一計,你幫我斟酌斟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齊趙之地,我們可以雙管齊下,大將軍韓信主攻,再派一人前去勸降,如若得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這個計謀倒的確是恰到好處,如若操作得好,必然能收到奇效。
只是,張靚隱約記得,麗食其之死,好似就跟齊趙之地有關。
難道,就是這個謀略的關係嗎?
端著酒鼎,張靚就稍稍愣了那麼一下。
麗食其詫異地問道:“怎麼?先生,我這一計有什麼不妥嗎?”
張靚素來不怎麼喜歡更改歷史走向,也不希望自己的出現影響正常的歷史發展。
但是此時,張靚還是忍不住說了一句:“先生此計的確是妙計,但是,執行此計的人,必然會相當兇險,聽我一句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