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隊的表現也差不多。
劉和望著前頭散亂不堪的隊伍,暗暗苦笑,心道:“鄉人不知行伍森嚴,定以軍法部勒之。可又不能對新兵過於嚴厲,這個辦法純屬無奈。”
他越看前頭的隊伍,越覺得不順眼,乾脆不再去看,又想道:“我之此法,最多能吸引到新兵的興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這只是第一步。希望能快點完成,好進入下一步。”
調動積極性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正式操練。
“綏安!翼德!今天的操練不以技擊為主。新兵們沒有經過行伍,對操練這件事也不是太積極,所以我打算以遊戲先行,先把他們的興趣調動起來……”劉和對張飛道。
鄒靖、張飛聽了,都道:“主公妙計。”
鄒靖平時對世事、雜聞多有留心,較之張飛、關羽諸人,他的見聞要廣博一些,又補充說道:“鄉人謹鈍,正該以此法教之。我聽說皇甫家諸將便常用主公此法來操練,其中含有兵法之道。以此教之,必有功效。”
皇甫家諸將:即漢末名將皇甫嵩的家族,此家世代出將。
劉和笑道:“知我者,綏安也。”扯回話題,望向前邊,說道,“前隊已快到操練地點了。時間不早,咱們開始罷!”
對面的新兵們雖然隊伍不整,糟亂紛雜,但劉和依然能保持冷靜的態度,耐心等他們安靜下來,笑道:“諸位剛才不是想知道我讓軍司馬拿了什麼?”
新兵們早好奇不得了了,亂糟糟地應道:“是啊!想知道。”
“主公,你讓軍司馬拿得什麼呀?”
“軍司馬,你剛拿的東西呢?快拿出來!”
“對,對,快點拿出來!讓俺們看看是什麼。”
鄒靖帶隊出發前,把拿的東西藏到了張飛的馬袋裡,得了劉和的許可,他過去取出一物,舉過頭頂。
眾人定睛看去,有“咦”的,有“啊”的,有恍然大悟的,有楞了一愣的,有馬上轉眼去看劉和的,有摸腦袋不知道拿這個東西是什麼意思的。
也有反應快的,大聲叫出了那物事的名字:“原來是蹋鞠!”
蹋鞠,就是蹴鞠——古代足球。蹴鞠始於黃帝,開始用於軍事訓練。鞠是用皮子做成圓形,裡面裝滿毛髮。戰國帛書有黃帝殺死蚩尤以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記載。
劉向《別錄》中說:“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蹴鞠除象徵“兵勢”、有訓練武士的作用外,也用於豐富軍中生活,使戰士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情緒。“今軍無事,就使蹴鞠”,就是後者的反映。漢代班固把古代足球列入兵家技巧類,並稱:“以立攻守之勝者也。”唐朝顏師古注云:“蹴鞠,陳力之事,故附於兵法焉。”
透過蹴鞠,一來可以鍛鍊士卒的體魄;二來透過激烈的身體對抗,可以激發出士卒的勇悍、不服輸精神;三來兩方對戰,又能培養士卒的團隊精神;四來因有裁判、有規則,又可以使士卒養成服從命令的習慣。令下則勇往直前,令禁則伏首貼耳。
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蹴鞠並有鼓舞士氣的作用,前漢冠軍侯霍去病出徵塞外,孤軍深入,遠離主力,有糧草斷絕的危險,他便建起球門,“穿域蹋鞠”,帶著士卒們玩兒起了蹴鞠。
漢代蹴鞠運動就像現在的乒乓球一樣。所以,在琢磨該用何種辦法操練新兵時,劉和頭一個想到的就是“蹴鞠”。新兵有基礎,蹴鞠又能當成訓練的手段,兩全其美,何樂不為呢?如果上來就練佇列、操技擊,新兵們就算不反對,但肯定也會興趣缺缺。與其如此,不如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