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鐵也貴啊!
沮授扯了扯劉和的袖子:“公子,你說的蹄鐵、鐙鐵是什麼東西?我們的馬鞍好好的,為什麼要修補?”
劉和笑了笑道:“你想讓諸將除了騎射之外。還能擁有在馬上近身格鬥的能力嗎?”
沮授一愣:“公子你說什麼?”
劉和拍拍沮授的肩膀:“我想到了一個辦法。也許可以讓騎兵們擁有持戟衝鋒,近距離擊殺對手的能力。”
一路上就沮授三人還是不信:“這怎麼可能,騎射已然不易,持戟衝鋒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要像主公說的,人人可持戟衝鋒,那我們豈不是都成了楚霸王,只要有八千子弟兵就可以橫行天下。”
劉和心中一動。
自穿越後他一直不願意過於驚世駭俗,被人當成妖孽送去喝符水。所以除了似是而非的單擺稅制改革之外,他幾乎不提前世的科學技術,極力讓自己看起來和普通的漢代少年一樣。馬鐙、馬鞍之類的穿越必備神器,他當然也能做,但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一直不肯做,因為他生怕解釋不清楚,引起人的懷疑。
現在決定做,是因為他發現沒有這些東西,他要想在短期內提高騎術。漢軍要想達到和鮮卑人一樣的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白檀之圍解了,可收復右北平、漁陽、上谷、代郡幾郡故土的戰鬥還沒有結束,他可不想因為騎術不精而墮馬身亡,終結自己的穿越人生。為小命著想,就顧不上那麼多了。
當然了,怎麼才能解釋自然無漏洞,也就成了一個讓他頭疼的問題。
沮授的話提醒了他,漢人也許沒他這麼敏感,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可能遠遠超出他的想象。更何況他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藉口——古書。
秦漢之際,先有秦始皇的焚書令,後來持續多年的戰爭,大量的古書被毀於一旦,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古書裡記載過的卻不為人所知,這實在是太正常的事了。
誰知道公輸班那隻在天上飛三天不落的木鳶怎麼做?
與這隻木鳶比起來,馬鐙、馬鞍算個毛。
誰能說得清為什麼生長在吳地,以江東子弟為主力的項羽突然擁有了三萬騎兵?
所以在打造完成之後,坐在高橋馬鞍上,腳踩在馬鐙裡,劉和心安了不少,再也不用擔心速度一快就會從摔下去。他試射了幾箭,穩定性、命中率都有所提高,雖然還不能和立射相比,至少比之前純靠運氣好多了。五十步之內,他基本能保證五成的命中率,三十步之內,他有信心直取對方要害。
如果綜合騎和射兩方面的能力,基本上只要不和高手比,他已經不比普通人差了。
劉和如此,關羽、黃忠等人更是如虎添翼。有了這新式的馬具之後,別說近身格鬥,他覺得肉搏都不成問題。
諸將們對此深以為然。
除了原本的弓箭和環首刀之外,劉和又命鐵匠打了十幾枝兩丈左右的槍、戟。在這個時代,能在馬上使用長兵器格鬥的人還是少數,所以也沒有專門的騎用長兵,只能先用槍、戟代替。好在這些萬人敵們武學修養和領悟能力很高,對長兵器的用法並不陌生,需要熟悉的只是如何在馬上用罷了。
就在劉和下令絕對保密之外,不得外洩之外,他本來想放權清靜幾日,結果發現新兵訓練,新兵們的積極性不高?
劉和決定拿張飛部做樣板。
因為新兵們都是步行,所以劉和也沒有騎馬。他命令前隊先走,後隊壓陣。
張飛是前隊的先鋒,吆喝著本曲的各個隊長,催促他們快點帶隊前行。絕大部分的新兵們都是農夫出身,沒有從軍的經歷,被各“隊”的隊長趕著,後邊的攆前邊,前邊的撞後邊,跟一群被趕的鴨子似的,又像被丟入鍋中的餃子似的,走了沒多遠,便徹底散開了隊伍,亂成了一團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