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和天下> 第7章 恩師教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章 恩師教誨 (1 / 2)

自從拜訪田豐、沮授二人回家之後,劉和決定去拜別他太學的老師盧植。

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他年少時,拜大儒馬融為師,並引薦鄭玄為同門。此後,州郡屢次徵辟,他都不應。直到建寧年間,被徵為博士,任教太學,才開始步入仕途。後來兩度拜為九江太守去平叛,是朝廷公認的文武雙全的大臣。還參與了“熹平石經”的太學組織活動和續寫《東觀漢記》的工作。

現任侍中、尚書。

關於盧植,其實是劉和當初求著父親劉虞引見拜入其門下,很大的程度上倒不是因為盧植的學問,而是他的兩個弟子——劉備、公孫瓚。後世提起盧植的名字,大多數人知道他,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這兩個學生,雖然這兩個人好象都沒什麼學問。

然而尷尬的事情是——劉和在追問劉備和公孫瓚的事情,盧植說對公孫伯珪倒是有點印象,可是那劉玄德只是隱隱約約,就是記不起來有這號人;後來其子盧毓告訴他,劉備不是其父的弟子而是他的門生。

東漢非常看重出身,重名節。士人也以拜名師為榮,拜個好老師,就等於捧了一個金飯碗,這個道理劉和也明白,前世雖然已經取消了那種師徒薪火相傳的制度,可是讀碩、讀博的能有個著名的導師也是非常長臉的事,對以後的競爭大有裨益。

可是這徒弟也有區分——“親授業者為弟子,轉向傳受者為門生”,弟子是老師親傳,門生是再傳弟子。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年紀大的長者,當門下弟子多時,做不到每一個都親自面授,便只能再由其弟子來代師授課。

“哈哈!蜀國皇帝居然是我師弟,雖然他拜的早,但是不是親傳弟子。”劉和一路上不停地冒出中二想法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就已經到了盧植家門口。

盧植家的宅院很大,前後三進。院門為懸山頂,正脊高聳,兩邊呈坡狀傾斜,簷頭延伸在外,鋪著捲雲紋的瓦當。

劉和立在門前,舉手敲門。

很快,有人開了門,身著褐衣,乃是盧家的小奴。他抬頭見是劉和,滿臉堆笑,說道:“劉君來了!是來找我家主人的麼?快請進來。”

劉和以前跟著劉虞經常拜訪盧植,一起討論儒學經典,所以和盧家的上下都很熟悉,微笑頷首,進入院內。

門內右側是一個長方形的石槽,門庭兩邊是馬廄,也是懸山式,左右對稱。門左邊與馬廄相對,挨著牆有兩間屋子,這是看門人和養馬人住的。前院地方不小,不過除此之外,就再無建築了。對著大門有一條石板路,很寬闊,足可容馬車通行,伸向中院。石板路兩側都是堅實的土地。

沿著石板路前行,穿過中門,迎面一個亭園。亭園的左邊是一座閣樓,右邊是一個高臺,兩者之間有迴廊相連。閣樓有三層高,峻拔陡峭,樓頂採用的是歇山頂,四角翹起。在最上邊的屋脊兩端各裝飾了一隻瑞鳥,作相對臥立狀。樓體雪白,門窗紅褐。樓外有階梯通入樓內,每一層都有涼臺。天氣好的日子,可立在上邊憑欄遠眺、觀賞風物;下雨雪時,因為涼臺上有腰簷挑出,足能遮風避雨,也可聚三五好友、擁爐飲酒。

這座閣樓,便是盧家人居住的地方;而右邊的高臺,則是盧植給學生們授課的所在。

“劉君,家主正在亭中飲酒,要小奴去通報一聲麼?”

順著小奴的指向,劉和看見在院中的亭園裡,可不是正有一人在亭下飲酒?他說道:“不必了,我過去就是。”小奴自退回前院,看守門戶。

亭子是四角攢頂,下有平臺,內建臥榻。四周環繞修竹花卉。如今暮夏,花多凋零,竹子不多,稀稀疏疏的,但錯落有致,有的竹葉還泛著綠色,有的已經變黃了。

這時一人迎了上來:此人一米七八左右,面如冠玉,丰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散發著一股雍容清雅的韻味。

只見他不急不躁:“順之來了。”

“見過子家兄。”劉和施禮。

他就是盧植的兒子盧毓。【注1】

“父親在內堂,你且隨我來。”說著便拉著劉和領他來入自家,請先至堂上。

屋室不太大,窗明几淨,一個老者坐在榻上,面向屋門、背對窗戶,正臨著案几在寫字,可能眼神不是太好了,伏著頭,離案几很近,聽到腳步聲響,抬起了臉,容顏滄桑,鬍鬚稀疏。

一番拜見後,劉和疾步到堂門,和盧毓一塊兒服侍盧植脫下鞋子,攙他登堂。盧植坐上主位,說道:“你們也坐罷。”

劉和、盧毓跪坐側席。

“你父親的事情,我已經聽說了。你要隨他去幽州麼?”

劉和剛坐穩,聞言立刻起身,避席俯拜,恭恭敬敬地說道:“是。……,和自入太學至今,凡所歷任,不過這雒邑方圓之地,見聞寡陋,學識淺薄。有道是讀萬卷書,當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今若隨家父赴幽州,以宗室之望,假驟登郡右,為之奈何?今天求見師尊,希望能得到師尊的指點教導。”

盧植喝了口茶,慢慢地說道:“你入太學三年,雖不是天資上乘的學生,但你勤勉有加,學習刻苦,以不至於墜了你父親的名望;不通經籍儒道,卻酷愛法家兵家,善射手搏,有前漢郅都之風。可當知古賢人之言‘謙,德之柄也’。你日後依仗宗室名聲,切不可自滿自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