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三國之和天下> 第7章 恩師教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章 恩師教誨 (2 / 2)

劉和惶恐他聽出了話頭,盧植是在敲打敲打他,免得他做官後因宗室名聲得意忘形,因而便順著他的意思,說道:“家父亦是常訓誡我‘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和雖知郅都是孝景皇帝之酷吏,但為官剛烈正直,辯說是非,駐守邊疆,匈奴竄跡。故賢人所在,折衝萬里,信國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學生必戒驕戒躁!”

盧植點了點頭,說道:“你能知道這點,不枉是我的弟子。”

隨後把盧毓叫到案前,示意把他剛才寫的字拿起來,對劉和說道,“此去經年你我不知何時再見,這幅字,你且拿去,要以之自勉。”

字是寫在帛上。盧毓交給劉和。劉和展開觀看,見上邊古樸的篆文,寫了一句話,正是自己適才說的那一句“滿招損,謙受益”。這看似只是一幅字,但劉和心知,代表的含義就太大了。

能得到當代泰斗級名士盧植的勉勵,自己在士族的聲望會提升一個臺階,有利於日後招募人才。

“我還有兩句話送給你。”

“和恭聞師尊教誨。”

“第一句話:要愛民。”

“是。”

“何為愛民?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此即愛民。

“為何要你們愛民?近些年來,天災人禍,百姓不易啊。既食國家俸祿,得朝廷重用,你們就應當為天子,為刺史分憂。此其一。

“其二,你乃宗室子弟,自孝順朝以來,宗室出仕為官吏者不在少數。你曾祖父嘉曾任光祿勳,祖父舒曾任丹陽太守,你父親舉孝廉,歷任地方。除此之外,你的族中諸父們也多有出任過縣令長的,所在皆有清正賢名。名望得之不易。如今你也出仕了,要時刻以他們的高德為榜樣,以宗室的清名為念,要節用愛民,要視民如傷,切莫苛政擾民。”

“是。”

“第二句話:要謹慎。”

“是。”

“為什麼要你謹慎?自孝和朝以來,外戚秉政、宦官擅權,君權旁落。到了先帝誅殺梁冀之後,為鞏固君權遂啟用宗室。帝欲使宗室、外戚、宦者三者力量均衡。啟用宗室並非讓其取代外戚、宦官而處於專權地位,而是用以牽制外戚、宦官,以便扭轉外戚、宦官交替擅政和君權極度衰弱之局。所以帝一旦覺得外戚、宦官對君權的威脅不復存在,對宗室的利用便適可而止,而對宗室的限制則有所抬頭,以防宗室再度出現尾大不掉之勢。同樣,帝對外戚、宦宮也是採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儘管利用和限制的程度因時而異。總之,皇帝基本上是試圖使宗室、外戚、宦官三者力量均衡,互相牽制,從而加強君權。但是現在權宦不但毫無無損,現還仍在朝中當著權呢!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盯著咱們!所以叫你謹慎。子曰:‘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你要做這樣的人。”

“是。”

盧植說了半晌話,有點口渴。盧毓小步來到他所坐的榻前,跪地奉茶。他接住,喝了一口,又神情嚴肅地叮囑說道:“你此去幽州,萬事務必謹慎,要守法度。言談舉止、進退起坐,都要嚴守朝廷規制,不要給別人藉口。”

“是。”

“我能交代你們的也就這兩點了,其餘的事情我已經寫在這給你父親的這封信裡了。”說著讓盧毓將信遞給劉和。

“和必謹記師尊教導。”劉和接過信件。

“你還算厚貌深情,是個謹慎人。記住我這兩句話,愛民、謹言慎行。你還有什麼要問的?”

“有一件事我最後請教您,您那麼博學多才,知經義,又能解音律、能辭賦、工書畫,怎樣才能同時掌握這麼多技藝呢?”

“這其實算不了什麼,”盧植一笑,“所謂觸類旁通,只要有一門學問弄得精熟,那別的學問只要識其大體就不難了。詩有賦比興,文有起承轉合,音有宮商角徵羽。一切學問只要得其大體,剩下的就是用心而已了。”

“那麼用兵與為政呢?”

“這個嘛……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非固,行陣之中瞬息萬變,似乎只有以不變應萬變或是隨機應變了。似乎就是《三略》中提到的‘因敵變化,不為事先,動輒相隨。’至於為政,《尚書》有云,雖有五行、五事、三德、八政等言,卻皆是隻見其論未見其形。難矣!不過按照音律的說法,琴瑟不調必要改弦更張。最主要你要記住——愛民。”

劉和誠服地點著頭:“隨機應變…改弦更張…恩師說得好!萬事不能件件如意,只有不斷隨機變通才是大道理。”

【注1】盧毓(183257年),字子家,涿郡涿縣(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代曹魏政治家,東漢大儒盧植幼子。

因為盧植之前的兩個兒子都被賊人殺了,為了情節需要,盧毓提前出場。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