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某些人說的也對,當時的應離謙的確太年輕了,資歷也不夠,加上對集團的貢獻不足,所以能成為集團總經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於是乎,總裁的位置就這麼一直空著!
……
也是從那次開始,雙方可謂勢同水火,水火不容,兩極分化已然形成,且漸漸明朗化。
雙方不時暗自較勁,私下更是小動作不斷。
終於,時隔三年,兩方終於開展了第二次關於總裁之位的爭奪會議。
就在上個月,這場長達三年的拉鋸戰正式迎來了再一次的碰撞。
結局自然是應離謙贏了,雖然沒能一舉拿下集團控制權,卻直接踢走了應離琮這個勁敵,這對應離謙來說,已經是贏了,可對於應華來說,卻是慘敗。
私下人們議論紛紛,說應華以前拼不過哥嫂,哥嫂走了之後又輸給哥嫂的兒子,這輩子他都被他大哥一家壓了一頭,註定翻不了身。
不僅如此,員工間的八卦談資都在說他兒子不如侄子,結合輸給哥嫂兒子的言論,也就是說他不如應離謙。
應華從業二十多年以來就沒吃過這麼大的悶虧,果真是他的好大哥啊,人都死了還給他整出這麼多的么蛾子。
還有他的那位好嫂嫂,正值盛年卻突然宣佈什麼要退休,呵,不就是死了丈夫嗎?
說什麼傷心欲絕,裝什麼萬念俱灰,急流勇退不就是為了推應離謙上位,好給他添堵嗎?
還有他的好侄子,更加不是一個省油的燈,裝的一副與世無爭、自強自立的模樣,竟然臨門給他來了一擊,沉重無比,搞得他措手不及,鎩羽而歸。
這一家人當真是他的剋星啊,不僅克他,還克他的兒子。
……
應離琮是他的親生兒子,是由他一手培養的,十八歲就進了應氏,不過他走的是務實路線,沒有一上來就給自家兒子開個經理或者總監諸如此類的牛逼外掛,而是讓應離琮從基層開始做起,算是實習。
(這個時候,應離謙15歲,也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
直到二十歲,應離琮才正式成為集團的一員,其實本不用兩年的,期間應離謙已經為集團做出了不少貢獻,雖然沒有什麼上億的大生意,但千萬級別的還是有的,百萬級別的更是手到擒來。
別說,幾萬、幾十萬的生意人家根本就看不上。
不愧是董事長的兒子啊,有前途,夠能力!
奈何應華就是壓著他,不讓他晉升,也不讓他轉正,就是讓他自己幹、自己闖、自己拼,當真是一位嚴父姿態。
當然,應華的做法是極其正確的,應離琮在他的壓力方式下提升的很快,不論是經驗上還是實戰上以及成績上都有著不俗的收穫。
對於應離琮的歷練效果應華自然也是滿意的,所以在應離琮20歲的一年,應華直接讓他從一個普通員工成為了總監。
這可不是什麼分公司、子產業的總監,而且是集團總監。
雖說越級太快,但沒有人提出異議,因為應離琮已經用實力和實績證明了他的確有這個資格。
……
又是三年過去,應離琮在應氏的地位已經是年輕一輩中的翹楚,甚至是他們窮盡此生都夠不到的天花板。
只能說,都是人,差別咋就這麼大捏?
應離琮23歲這一年,迎來了他的二次晉升,奈何好事多磨,這一年他遇到了應離謙的迴歸。
本來大家都看好應離琮的,他自己也以為總經理這個位置是時候屬於他了,可結果竟然是由應離謙擔任,且是董事會全票透過。
呵,還真是諷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