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自從上一任總裁應勉死了之後,總裁的位置就一直懸空。
按理說,當時本來是該由董事會的應華上任這個位置的,因為當時的應華已經是董事長了,又是應勉的親弟弟,更是應氏集團的元老人物,所以很多人都以為這個位置會由他來坐。
如果真是這樣,那應華的地位就真的是應氏集團有史以來的第一人了。
董事長、總裁,一旦應華身兼此二職,甚至要比集團創始人應勉的地位還要高一個檔次。
當然,他的確有這個實力和魄力,總裁之位,舍他其誰?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就在這個時候,一向不理集團事務,選擇在外自我創業的總裁公子應離謙,竟突然從英國殺了回來。
帶著他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勢力以及他父母二十多年打拼下來的雄厚基業,強勢入駐應氏,入駐董事會。
三方資源加持,應離謙一個從零股份的外來者一躍成為了集團的最大股東。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駁回董事會決定的由應華擔任新任總裁的決策。
當然了,即使他是最大股東,但在董事會不是由他一個人說了算的,這個決策結果是結合了他父母在董事會的所有人脈才得以成功,最終票數小勝應華一方,應華從而落選!
不過當時還有另一個呼聲,有人推崇應離謙直接擔任總裁的位置。
不管是出於前總裁親生兒子的原因,或者是因為最大股東身份的原因,都是說得過去且名正言順的。
這可不是子承父業的迂腐思想、世襲政策,而是應離謙的確有這個能力和資格。
這種聲音一起,應華一方的人自然不能同意,當時就表示了反對意見,更是以應離謙剛來公司毫無建樹,資質不夠,還有什麼太過年輕等等各種原因駁回這種提議。
最終應離謙以全票透過,成為了集團的總經理。不過是以集團聘請的方式,董事會具有罷免其職位,監督其能力的權利。
當然,只要在公司管理上應離謙不出什麼重大差錯,他們再想擠走他也只能是痴人說夢,畢竟,師出總是要有名才行。
然而想要罷免應離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他更是董事會的一員,還是最大股東,嚴格來說,他已經是集團的決策者之一,不算外來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董事會又不能對他進行相關權利的實施。
甚至,應離謙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決定就連董事長應華以及整個董事會都要掂量掂量、仔細斟酌。
……
事情來的如此突然,別說應華,整個集團都震驚了一把。
結果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了,而愁的自然是應華一方,眼看大權在握,半路卻殺出個程咬金來,且來勢洶洶,勢不可擋,直接攪黃了他們的好盤算。
……
不過這次突發事件對應氏集團來說卻並沒有什麼壞的影響。
雖然總裁應勉死了,他的妻子副董事韓謹英也突然離開總部,但他們的資源全部由應離謙繼承了,所以也沒什麼特別的變化。
相反,和應離謙在英國的資源人脈搭上,這對應氏集團在海外以及在國際上打響知名度來說,都有著更進一步的良好前景。
雖說應離謙的公司不比應氏集團,但也不是什麼三腳貓的小公司,在英國就已經小有名氣。
然而應離謙創立才不過5年而已,應氏卻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他的能力可見一斑,不容置疑,進來應氏簡直如虎添翼。
要是給他足夠的時間……
打個比方,如果再給他20年,他的成就不會亞於當時的應氏。
所以,任何一個強大的且極具潛力的跨過公司和應氏合作,對整個集團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更主要的是,應離謙雖然不在國內,不在應氏,但他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雖然才20歲,可商業頭腦與能力手腕絲毫不亞於他的父母。
所以,當時才會有人提出由他勝任總裁一職,而這也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商場上,自然是以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