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人之常情。
有馬尋這麼個炙手可熱的顯貴願意提攜,陳之棟心裡別提多開心了。此前的兢兢業業、謹小慎微,這都是值得的,現在收穫了成果。
馬尋仔細的在檢查著學校的培訓,問道,“按照常規的培訓,這些醫官、醫士多久要隨軍?”
陳之棟就立刻回答說道,“國舅爺,按照常規的來算,醫官培訓的時間長一些,醫士稍微歷練一下就能隨軍。”
醫官,基本上算是半個醫生了。但是醫士的話,會些簡單的急救和止血基本就夠了。
不過陳之棟繼續說道,“只是以國舅爺的安排,我想這些人至少還要再學半年,才能學的精。”
馬尋仔細想了想說道,“安排一下人,找三十學的好的。這三十人重點關注一下瘴氣等防治,這些事情得抓緊。”
陳之棟心裡也明白,現在學校裡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從軍中找來的,所以很多的情況是非常瞭解,朝廷對四川的明夏用兵是成為定局的事情。
既然是要對四川的明夏用兵,那麼雲貴的段氏和元朝梁王,大機率也是朝廷要用兵的物件。
既然是這樣的一些情況,所以也需要針對性的安排,這也是馬尋等人需要做的事情。
不只是蜀道難,瘴氣等東西雖然可能沒有漢唐時令人聞風喪膽,可是對於雲貴川等地,多少前期的醫療儲備也是有必要。
既然是培訓醫官,那肯定是要做些正事,要讓皇帝、皇后覺得這些錢花的值。
看在馬尋的面子上,大都督府的那些人現在對他鼎力支援,但是如果一直都是賠錢買賣,大家心裡肯定也是要嘀咕的。
看到馬尋的學校培訓出來的醫官可以治療傷兵、預防瘴氣、中暑等,那大都督府的人肯定就高興了,以後的支援力度就會更大。
到時候就算馬尋想要做些看似離經叛道的事情,文官集團的人都見不到馬尋,大都督府的驕兵悍將們先出頭了。
馬尋還是非常開心的,雖然學校現在只是初建,現在也只是在進行最為基礎的一些醫療培訓等,但是好歹是有些效果了。
慢慢來,時機成熟了就繼續去發展,還有很多的學科說不定在什麼時候就可以順勢立項。
心滿意足的馬尋回到了家裡,準備再整理一下自然學科的專案,要仔細的研究一下現在的生產力等等。
劉姝寧端來茶,說道,“夫君,大姐夫讓人送來了名冊。”
“大姐夫也真是,做事這麼急。”馬尋接過名冊說道,“陛下一安排事情,大姐夫就立刻辦好。這些事情都不用急,偏偏就他等不得。”
對馬尋的吐槽,劉姝寧一時間無言以對。
馬尋仔細的看著名冊,就是皇帝的十個兒子封王的王爵,以及這些皇子們的生母等記錄。既然封王了,這些親王以後就藩也要安排隨行官員。
到時候大機率會從這些親王的母族選幾個人出來充任親王府的官職,這就不是小事了。
“半個月後?”馬尋忽然看了看時間,錯愕不已的說道,“那這麼說起來的話得抓緊了,我不得天天去宮裡盯著?”
劉姝寧立刻勸道,“夫君,這是大事。朝廷第一次封王,可不能馬虎了。”
李貞年齡大,朱標不適合出面,朱元璋和馬秀英明顯就是不願意親自安排一些事情。
這一下好了,封王的儀式等,馬尋就不得不出面了,要去忙前忙後了。
馬尋痛心疾首的說道,“我本來準備好好安排一下學校那邊的事情,那些事情耽誤不得。現在封王的事情也耽誤不了,他們就是見不得我閒著!”
這基本上算得上是趕鴨子上架,是推著馬尋去做些事情了。
甚至再多心的想一想,這段時間馬尋就少不了要和文官多往來了,陶凱這樣的禮部尚書就會因為公事和馬尋的往來多起來了。
頭疼歸頭疼,可是馬尋也明白這些是正事,根本就是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必須要將這些事情給辦好才行。
不管是馬尋想要去做的事情,或者是帝后希望他做的事情,那也都是要好好的去辦好。
主動、被動,那也沒什麼太大的關係,這些也都是馬尋現在必須要做的事。
這一天天的也都閒不下來,遇到了一個肝帝,碰巧自己還有些小小的理想,那就勤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