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但是在其南部的位於阿拉伯河口一帶法奧,到處都是湖泊、沼澤。
雖然如此,但仍然無法阻擋的南洋的裝甲機械化部隊!
“A日”當天下午,由57艘登陸艦組成龐大登陸部隊,就抵達了法奧,當天傍晚時分,在攝像機的鏡頭下,幾乎是現場直播的方式,南洋陸軍第一、第四裝甲旅,就進行了登陸。
一輛輛ZT1A型坦克轟鳴著駛出登陸艦,成千上萬的官兵是在當地人的歡迎中實施的登陸。
沒有任何抵抗,只有揮舞著伊拉克王國國旗的當地民眾的歡迎——南部的居民大都是什葉派,而卡西姆等人則是則是遜尼派,從人口上來說,前者才是伊拉克的主流,但是後者是靠軍事正便上臺,掌握大權後,對南部的什葉派大肆彈壓。
不僅是是什葉派,庫爾德人、基督徒都遭受到彈壓,這與國王時代的寬容平等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如此,這些人才會發自肺腑的歡迎國王的歸來。
至於南洋人……那是國王邀請的盟軍啊!
這一幕,自然透過通訊衛星傳遍了整個世界,讓電視機前的人們看到了伊拉克人是如何“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而新聞記者對當地人的採訪,也直接狠狠的打了聯合國的臉——他們對著記者傾訴卡西姆的殘暴以及對國王的懷念,當然,還有對南洋主持正義的感激。
就這樣,兩個裝甲旅的軍隊,幾乎是一路銳不可當的勢頭,在伊拉克王國軍隊的配合下,朝著巴格達一路狂飆,沿途沒有遭遇任何抵抗。
但對於全世界來說,真正的震撼並不是南洋裝甲部隊高歌猛進,而是這場戰爭的方式。
一夜!
不,更準確的來說,是僅僅幾個小時!
摧枯拉朽式的華麗攻擊,就徹底摧毀一個國家的抵抗。
如此輝煌的,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戰果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從CBS到NBC,從ABC到美國大小電視臺,幾乎所有的新聞裡,都反覆重複著亞洲電視的提供的畫面——戰斧導彈撕破夜幕,從軍艦上飛往遠處的畫面。
在軍方的刻意宣傳下,空軍突襲部隊使用鐳射制導炸彈進行的“斬首行動”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而“戰斧”巡航導彈則成為了這場戰爭中主角。
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基於政治上的考慮——畢竟,南洋的飛機是透過他國的領空進入的伊拉克。所以,還是把光環交給巡航導彈吧!
其實怎麼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相比于飛機,導彈更難以防禦更具威脅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更具備突然性,更能引起人們的恐懼,或者說某一些人的恐懼。
面對摧枯拉朽式的進攻!
全世界都沉默了!
哪怕是之前叫嚷著“南洋一定會為他們的入侵付出代價”的蘇聯,這一下也懵圈了。
沒辦法,這場進攻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於戰爭的認知。在蘇聯人還在那裡念念不忘記他們的“大縱深作戰”,崔可夫元帥還在那裡叫嚷著“楔形攻勢”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巡航導彈精確打擊,亮瞎了他們的眼睛。
這真的是讓人沉默的戰爭——這是戰爭嗎?
至於美國,雖然原本就與南洋站在一起,要搞掉伊拉克的。可這會也跟著沉默了,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同樣也是用瞠目結舌的目光看著伊拉克,看著一遍又一遍,被重放的那個畫面。
哎媽呀呆住了。
他們之所以會震驚,並不僅僅只是因為戰斧式巡航導彈,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全新的打法!
“南洋發射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在短短几分鐘,就摧毀了伊拉克卡西姆政權的核心,包括卡西姆在內的政權高層,幾乎全部死於導彈的定點清除,其指揮系統完全失靈……”
電視機裡,美國的軍事評論員們和主持人在那裡討論著“南洋式戰爭模式”,討論著戰斧式巡航導彈以及新模式給戰爭的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