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很好奇,為什麼在第一輪攻擊的目標之中,沒有任何一個軍事目標?是的,這也正是“南洋式打擊”的核心,儘管第一輪攻擊中,沒有任何一個軍事目標,但是在這些遭受到打擊的目標之中,居住著伊拉克卡西姆政權的高官以及軍隊高階將領,這是一種戰爭模式的改變!”
“根據我們獲得的訊息來看,南洋軍方制定的軍事計劃其核心就是“斬首行動”,這是南洋最擅長,也是他們最習慣使用的戰術!”
一名軍事評論員的話聲剛落,另一名評論員就接過話題說道:
“斬首行動!
這是南洋軍隊最擅長的打法,無論是在暹羅,還是沙特“秘密行動”——雖然直到現在,南洋都沒承認那場空襲是由其發動,但是它們都是以斬首行動作為行動的開始。”
直到現在,沙特王室所遭受的團滅式的空襲,一直都是一個謎,南洋既不承認,也不否認,但是全世界都知道是誰幹的,現在舊事再次被重提。
“而現在,南洋對伊拉克的進攻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技術的進步,讓南洋可以把這場“斬首行動”作到極致,至少是這個時代的極致。我們可以看到,在戰爭的第一時間,他們就使用戰斧式巡航導彈——這是一種新型的,高精度的導彈,可以在擊中上千公里外的一棟房屋!”
提到戰斧巡航導彈時,軍事評論員的眼光中充滿了驚訝,他們甚至還特意分析了這種導彈的出現,對戰爭模式帶來的改變。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場戰爭之中,南洋已經開啟了一場新的戰爭模式,這種戰爭模式更多的像是一場革命!一場軍事變革!”
曾經參加過二戰的軍事評論員,對著電視攝像機,用難以平靜的語氣說道:
“以往的戰爭模式是——在戰爭中,政客提供彈藥,富人提供食物,窮人提供孩子。戰爭結束後,政客坐穩江山,富人獲得更多的食物,窮人尋找孩子的墳墓。無論戰爭正義與否,戰爭的代價總是由底層民眾承擔!發起戰爭的人,幾乎從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但是……現在一切都改變了!”
軍事評論員拿起那張戰斧式巡航導彈照片,說道:
“而南洋式的戰爭所實施的“斬首行動”將會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戰爭模式,它把戰爭真正地變成了政客之間的遊戲,由政客本人親自參與,直接面對戰爭的後果,避免了底層民眾的巨大傷亡。所以,我認為“斬首行動”是一種非常人道主義的打擊方式!”
“哈里斯上校說的很對,這絕對是一種非常人道主義的打擊方式——誰發動戰爭,就弄死誰。這個很好。”
他的話音剛落,主持人就打斷他的話說道:
“可是教授,這場戰爭不是南洋首先發動的嗎?”
“威爾,你必須要看到的是,南洋為什麼發動這場戰爭,他們是侵略者嗎?不,整個伊拉克都在歡迎他們的到來,卡西姆透過軍事正變上臺後,推行的殘暴統治,迫害了上百萬人,南洋是受伊拉克王國的邀請,幫助伊拉克恢復自由的!”
教授特意強調道:
“南洋並不是戰爭的發動者,而是自由的悍衛者,或許,正像李毅安閣下在聯合國的演說一樣——聯合國不應該也不能淪為流氓的庇護所,如果沒有南洋的果斷干預,那麼伊拉克人民,就永遠生活在卡西姆的殘暴統治下,而聯合國呢?卻仍然以主權為名,縱容其殘害伊拉克人……”
“但是教授,如果沒有人制止南洋的話,以後任何國家是否都可以以這樣的理由和藉口,入侵其它國家呢?這會不會是新大戰的導火索呢?”
就這樣,原本圍繞著新武器帶來的軍事變革的訪談,變成了一場辯論,雙方各自就各自的立場在那裡說道著南洋的行為,但是總體上,卻在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形成一個印象——南洋是在為全人類主持正義。
“他們的觀點很有意思,看似在指責南洋,可是實際上卻是在告訴全世界——是五大國的不作為,導致了伊拉克的災難、”
在紐約機場的候機室內,阿迪斯公主看著電視裡的節目,用略帶著絲許諷刺的語氣說道:
“但說的也是事實,如果當時但凡有一個大國主持公道,即使是軍變發生了,也不會導致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對於英美等國,阿迪斯一直都是心懷恨意的,畢竟,是他們的不作為導致了她的弟弟以及整個王室慘遭滅門。
要知道,伊拉克對大英帝國那可是一直忠心耿耿的,那怕是“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伊拉克也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援英國的,這種完全棄教友與不顧的行為,自然遭了各方的反對,當時那怕就是巴基斯坦,都是站在埃及的一邊。
可即便是如此的忠心耿耿,又換來了什麼呢?
是背叛!